小儿原发型肺结核(儿童型肺结核,小儿初染结核)
- 挂号科室:呼吸内科
- 发病部位:肺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 多发人群:婴幼儿
- 典型症状:疲乏 盗汗 消瘦 咯血伴黄疸 气短
小儿原发型肺结核症状诊断
一、症状
起病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常在体检做胸部X线检查时被发现。或有轻度的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轻咳、纳差、消瘦、盗汗、疲乏等。也有呈急性发病,有高热、咳嗽,酷似流感、肺炎,或出现皮肤黏膜过敏表现。
年龄较大儿童一般起病缓慢,结核中毒症状多见如低热、纳差、疲乏、盗汗等。婴幼儿及重症患儿可急性起病,高热,但一般情况尚好,与发热不相称,持续2~3周后转为低热,并伴结核中毒症状,干咳和轻度呼吸困难最为常见。
婴儿可表现为体重不增或生长发育障碍。部分高度过敏状态小儿可出现眼疱疹性结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和(或)多发性一过性关节炎。
压迫症状:当胸内淋巴结高度肿大时,压迫气管分叉处者可出现类似百日咳样的痉挛性咳嗽:压迫支气管使其部分阻塞时可引起喘鸣;压迫喉返神经可致声嘶;压迫静脉可致颈部一侧或双侧静脉怒张。
体格检查可见周围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肺部体征可不明显,与肺内病变不一致。在X线胸片显示中到重度肺结核病变的患儿中,50%以上可无体征。如原发病灶较大,则叩诊可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低或有少许干湿音。婴儿可伴肝脏肿大。
二、诊断标准
早期诊断很重要,应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有关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1.病史:
应详细询问卡介苗接种史、结合接触史和有关麻疹或百日咳等传染病既往史。
2.临床表现
除上述症状及体征外,应详细询问卡介苗接种史及结核接触史,体查应注意双上臂有无卡介苗瘢痕;若发现眼疱疹性结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者,活动性结核病的可能性较大。
3.结核菌素试验
为简便实用的诊断方法。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和(或)由阴性转为阳性者,应作有关检查。
4.X线检查
是诊断小儿肺结核的重要方法之一。最好是同时作正、侧位胸片检查,对发现肿大淋巴结或靠近肺门部位的原发性病灶,侧位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原发综合症:肺内原发灶大小不一。年长儿病灶周围炎症较轻,阴影范围不大,多呈小圆型或小片阴影;婴幼儿病灶范围较广,可占据一肺段甚至一肺叶。部分病例可见局部胸膜病变。目前小儿原发性肺结核在X线胸片上呈现由原发病灶、病灶周围炎、淋巴管炎所组成的典型哑铃"双极影"者已少见,而居首者是胸腔内淋巴结结核,以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最为常见。
(2)支气管淋巴结结核:X线胸片上分3种类型。
①炎症型:淋巴结周围组织的渗出性炎性浸润,呈现从肺门向外扩展的密度增深阴影,边缘模糊,此为肺门部肿大淋巴结阴影;
②结节型:表现为肺门区域圆形或卵圆形致密阴影,边缘清楚,突向肺野;
③微小型:此型是近年逐渐被重视的一型,其特点是肺纹理紊乱,肺门形态异常,有时稍有增宽,肺门部周围呈小结节状及小点片状模糊阴影,此型应紧密结合临床,结核菌素试验等分析,以免漏诊。
CT扫描可显示纵隔和肺门部位肿大的淋巴结,有助于疑诊肺结核但胸部平片正常病例的诊断。
5.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1)肿大淋巴结压迫支气管致管腔狭窄,或与支气管壁粘连固定,以致活动受限。
(2)粘膜充血、水肿、炎性浸润、溃疡或肉芽。
(3)在淋巴结穿孔前期,可见突入支气管腔的肿块。
(4)淋巴结穿孔形成淋巴结支气管瘘。
(1)组织器官对结核杆菌高度的敏感性即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对结核杆菌处于高度敏感状态。表现为:
①肺内病灶周围广泛炎症反应。
②皮肤及黏膜呈非特异性反应,如疱疹性眼结膜炎;小腿结节性红斑;瘰疬病容等。
③关节可呈一过性关节炎,又称结核性风湿热。
④浆膜渗出性病变,表现为多发性浆膜炎。
⑤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反应。以上表现往往先于肺结核病变的出现,应及时加以鉴别。
(2)淋巴系统广泛被波及全身淋巴结可肿大,日久可形成粘连,质变硬或干酪坏死倾向,成为慢性结核中毒症及播散的原因之一。淋巴结穿刺或活检可发现结核病变及结核菌。胸腔淋巴结可肿大,X线检查时可发现气管旁及支气管旁淋巴结肿大,为小儿常见原发型肺结核的病型。肠系膜淋巴结也可波及发生病变。
(3)有全身播散倾向:易发生淋巴及血行播散,故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结核性脑膜炎等在年幼儿中多见。早期皮肤可见到粟粒疹,日久出现瘰疬也不少见。
(4)愈合方式:由于机体抵抗力强,加上药物的影响,局限性干酪样病灶中的结核菌代谢低落、繁殖力削弱,病灶失水而干燥,终于钙质沉着,形成钙化灶。
小儿原发型肺结核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原发性结核病是结核杆菌首次侵入机体所引起的疾病。结核杆菌有4型: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而对人体有致病力者为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我国小儿结核病大多数由人型结核菌所引起。
结核杆菌的抵抗力较强,除有耐酸、耐碱、耐酒精的特性外,对于冷、热、干燥、光线以及化学物质等都有较强的耐受力。湿热对结核菌的杀菌力较强,在65℃ 30min,70℃ 10min,80℃ 5min即可杀死。干热杀菌力较差,干热100℃需20min以上才能杀死,因此干热杀菌,温度需高、时间需长。痰内的结核菌在直接太阳光下2h内被杀死,而紫外线仅需10min。相反在阴暗处可存活数月之久。痰液内的结核菌如用5%的石炭酸(苯酚)或20%漂白粉液消毒,则需24h方能生效。
肺部原发病灶多位于胸膜下,在肺上叶底部和下叶的上部,以右侧较多见。其基本病变为渗出、增殖与坏死。渗出性改变以炎症细胞、单核细胞和纤维蛋白为其主要成分。增殖性改变以结核结节及结核性肉芽肿为主,上皮样细胞结节及朗格汉斯细胞是结核性炎症的主要特征,坏死的特征性改变为干酪样改变,常出现于渗出病变中。结核性炎症的主要特征是上皮样细胞结节和Langerhans细胞浸润。
典型的原发综合征呈"双极"病变,即一端为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由于小儿机体处于高度过敏状态,病灶周围炎症甚广泛,原发病灶范围扩大到一个肺段甚至一叶。小儿年龄愈小,此种大片性病变愈显著。引流淋巴结肿大多为单侧,但亦有对侧淋巴结受累者。
病理转归如下:
1.吸收好转:病变完全吸收,钙化或硬结(隐伏或痊愈)。此种转归最常见,出现钙化表示病变至少已有6~12个月。
2.进展
①原发病灶扩大,产生空洞;
②支气管淋巴结周围炎,形成淋巴结支气管瘘,导致支气管内膜结核或干酪性肺炎;
③支气管淋巴结肿大,造成肺不张或阻塞性肺气肿。
④结核性胸膜炎。
3.恶化:血行播散,导致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或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
二、发病机制
1.传染途径
(1)呼吸道感染:又称飞沫感染,是最常见的一种传染途径,主要是以吸入结核杆菌的飞沫或浮游于空气中带有结核菌的尘埃进入肺内,产生肺部原发病灶。
(2)消化道感染:多因饮用未消毒的患结核病牛的牛奶或吃入被结核杆菌污染的食物或与结核病人共用食具等都可使结核杆菌进入消化道,引起咽部或肠道原发灶。目前我国的鲜牛奶均经消毒处理,因此牛型结核杆菌感染很少。
(3)经胎盘及皮肤黏膜感染:经胎盘传染可致宫内感染结核病,多在产后发现,其母亲在产前有活动性肺结核或粟粒型肺结核。先天性肺结核虽已很罕见,但我们曾见到2例均在出生时发现血行播散性肺结核,1例其母亲在产前有空洞型肺结核,1例有粟粒型肺结核。
2.发病机制
结核杆菌通过呼吸道到达肺内,在毛细支气管和肺泡内生长,引起结核性细支气管炎,继而形成结节或结核性肺炎。原发灶可发生在肺的任何部位,但大多在肺的上叶或中部,下叶的上部,以右肺为多见,常靠近胸膜。在原发感染过程中结核菌经淋巴管到达局部淋巴结,引起气管旁或支气管旁淋巴炎。当气管旁或支气管旁淋巴结病变继续发展,甚至穿破气管支气管壁而形成气管内结核,侵蚀、压迫,若淋巴结干酪物质破入气管,可引起肺部播散性病变。
3.免疫机制与发病
小儿初次接触到结核菌后是否发展为结核病,主要与机体的免疫力、细菌的毒力和数量有关。在结核感染过程中,有细胞免疫参与。所以感染结核后,机体既产生了变态反应,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部分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由于免疫力较差,如多次接触大量毒力较强的结核菌后可直接发展为原发型肺结核,甚至粟粒型结核。大多数的小儿经过初染后,机体获得了特异性免疫力,一般不易发病。但由于小儿对结核菌是普遍易感的,为提高机体对结核杆菌的特异性免疫力,较有效的措施是接种卡介苗。
小儿原发型肺结核预防
一、预防
1.隔离
传染源早期发现并合理治疗结核茵涂片阳性病人,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根本措施。尤应对托幼机构及小学的教职员工定期体查,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源能有效地减少小儿感染结核的机会。
2.利用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已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使小儿结核病的发病大大降低。卡介苗的接种对象为新生儿及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和青少年。常用皮内注射法或皮上划痕法进行预防接种。并在3岁、7岁、12岁时分别给予复种卡介苗,以维持体内持久的特异免疫力。
接种卡介苗禁忌证:阳性结素反应;湿疹或皮肤病患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1个月);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症或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患者。
3.预防性服药
对有下述指征的小儿,可用异烟肼预防性服药,每日10mg/kg,疗程6~12个月
① 密切接触家庭内开放性肺结核者;
② 3岁以下婴幼儿未接种卡介苗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
③ 结核菌素试验新近由阴性转为阳性;
④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伴结核中毒症状者;
⑤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新患麻疹或百日咳小儿;
⑥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而需较长时间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者。
用于化学预防药物主要为异烟肼,剂量为10mg/(kg·d),疗程6~9个月。父母新患肺结核家中之6岁以下儿童和患结核病产妇所娩出的新生儿,不管结素试验结果如何,均应给予异烟肼治疗,剂量同上。用药3个月后再做结素试验,若呈阳性,则持续用异烟肼到9个月;若结素试验阴性(<5mm),则停用异烟肼。
抗HIV阳性儿童有结核接触史者不管结素试验结果如何均应接受异烟肼治疗12个月。
儿童接触之结核病人若系抗异烟肼株,则化疗药物应改为利福平,15mg/(kg·d),6~9个月;若系耐异烟肼又耐利福平株,则建议给吡嗪酰胺加氧氟沙星6~9个月,或吡嗪酰胺加乙胺丁醇6~9个月。
儿童应加强身体锻炼,科学营养,有助于强壮身体、提高免疫力。改善环境卫生,积极预防其它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等,均对结核病预防有一定的作用。
小儿原发型肺结核鉴别诊断
一、鉴别
在做X线检查前应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气管炎、伤寒、风湿热等鉴别。
在做X线检查后浸润型气管淋巴结结核应与气管支气管周围炎及各种肺炎相鉴别。
结核菌初次侵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原发型肺结核包括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前者由肺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和两者相连的淋巴管炎组成;后者以胸腔内肿大的淋巴结为主,而肺部原发病灶或因其范围较小,或被纵隔影掩盖,X线片无法查出,或原发病灶已经吸收,仅遗留局部肿大的淋巴结,故在临床上诊断为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此两者并为一型,即原发型肺结核。
肿瘤型气管淋巴结结核应与肺、气管、支气管肿瘤和支气管囊肿、肠原性囊肿、畸胎瘤、肺错构瘤、霍奇金病、淋巴肉瘤等相鉴别。
除既往病史、目前临床表现、结核菌素试验检查外,正、侧位X线片及纵隔断层检查有助鉴别;肿块阴影位于前、后纵隔时应考虑为肿瘤,支气管淋巴结结核位于中纵隔;中纵隔常见肿瘤为霍奇金病、淋巴肉瘤或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然而它们均各有其特殊临床表现。此外支气管镜检查及胸部的CT、检查也很有帮助,有报道原发性结核淋巴结炎,CT检查诊断正确率为90%。
小儿原发型肺结核饮食保健
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