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霉菌病(地霉病,地丝菌病)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肠,肺
- 传染性:有传染性
- 传播途径:空气传播,飞沫传播
- 多发人群:严重免疫缺陷的患者
- 典型症状:胃疼 肉芽肿 念珠菌感染 鳞屑 腭部有黑色焦痂
一、症状
1.肺地霉菌病 临床表现似肺结核且常继发于肺结核,表现为发热、慢性咳嗽、咳痰及咯血,X线检查可见成片紧密浸润。支气管地霉菌病不波及肺,症状似细菌性或念珠菌性支气管炎,不发热但有咳嗽及带血的黏液样痰。X线检查可见弥散的支气管周围增厚。
2.胃肠道地霉菌病 临床表现似肠胃炎,伴胃痛及腹泻,需与念珠菌性或阿米巴痢疾相鉴别。
3.口腔地霉菌病 临床表现似口腔念珠菌病。念珠白地霉是口腔、舌及腭的一些正常菌群,特征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乳酪样斑,凝乳状白色假膜,揭除此假膜,遗留红斑性基底,伴烧灼感。咽、喉及其联合处可被波及。
4.皮肤地霉菌病 大多数皮肤地霉菌病波及皮肤皱襞,乳房下、腹股沟及臀裂处最常波及,呈典型的红斑及渗出,并有角质层剥离。常有剧痒。此病很像皮肤皱襞念珠菌病,很少波及软组织。一旦波及则呈肿瘤性、结节性、肉芽肿性损害,很少波及骨。皮损可波及身体各部,尤其是面、手及躯干,伴明显的痒痛感。
二、诊断
耳地霉菌病临床表现似曲霉或念珠菌感染,特征为水肿、红斑、上皮剥脱及结痂。主要自觉症状是痒。直接检查:痰、粪、渗出液、鳞屑用10%KOH涂片可见细的分隔菌丝,有时可见关节孢子。X线检查:肺及支气管地霉菌病应由X线检查确诊。
一、发病原因
地霉菌病是由条件致病菌念珠地丝菌所引起,最常波及肺及肠道。
二、发病机制
本病常伴发或继发于结核、糖尿病、白血病等消耗性疾病或伴发于长期用激素及艾滋病患者。常表现为支气管及肺部感染、肠道感染等,多见于严重免疫缺陷的患者。
预防:
1.一级预防
(1)用过滤空气或层流空气隔离易感病人,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2)控制糖尿病、淋巴瘤和白血病患者,严格掌握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抗癌剂等的应用,皆有一定预防作用。
(3)加强食品管理,严防真菌污染。
2.二级预防 由于本病非常急且严重,早期诊断极为重要。由于毛霉菌在分泌物中常不易检到,且难以鉴别,故早期诊断主要靠临床证据:即发病急,病情凶恶。发病部位第一是鼻脑,继以胸腔、腹腔、骨盆、胃和皮肤。致病因素有糖尿病的酸中毒,肺部感染的白血病和淋巴瘤,肠感染的营养不良,如小儿蛋白质缺乏症等,再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包括真菌培养)和病理检查(分泌物、抽出物、刮取物等),可能达到迅速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使用两性霉素B,隔日静注1.2mg/kg。如有糖尿病应立即控制,鼻腔部位作外科清创术。也有主张联合疗法,除两性霉素B外,加用5-Fc、伊曲康唑或氟康唑等。
3.三级预防 及时使用两性霉素B,可使本病病死率从80%~90%下降至50%左右。控制糖尿病、鼻腔坏死组织作外科清创术,均可改善本病的预后。
胃肠道地霉菌病临床表现似肠胃炎,伴胃痛及腹泻,需与念珠菌性或阿米巴痢疾相鉴别。
1.肠胃炎是胃黏膜和肠黏膜发炎,由食物中毒引起。症状包括:严重呕吐和腹泻,常连带有腹部痛性痉挛及绞痛、发烧、出汗。分急性肠胃炎和慢性肠胃炎两大类。急性肠胃炎是夏秋季的常见病、多发病。
2.念珠菌是阴道内的一种常见的菌种,在月经期前后、停经期或生产后,当阴道酸度减少,霉菌和细菌之间正常的平衡被破坏时,念珠菌数量会急速增加而造成感染。其特征是灰白色乳酪状白带,其痒无比。最常发生在糖尿病患者、孕妇等免疫力较差的妇女,或是穿著太紧密的长裤也可能发生。
3.阿米巴痢疾(amebic dysentery)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寄生于结肠内引起的疾病,常称为肠阿米巴病或阿米巴结肠炎。也可从肠道扩延至其他脏器或直接蔓延至邻近组织,尤其是肝脏,成为脓肿。
一、地霉菌病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蒲公英汤
鲜蒲公英30克,煎汤饮用。
2、双花茶
银花,槐花各10克,水煎代茶饮。
3、鱼腥草冬瓜汤
冬瓜200克,鱼腥草15克。水适量煎汤饮用。
二、地霉菌病吃哪些对身体好?
1、多吃抗真菌水果。 研究发现,椰壳的提取物对十余种常见的皮肤致病性真菌有抗菌作用,可与抗真菌药咪康唑相媲美。以椰壳水煎液外洗,可治湿疹、皮肤瘙痒;新鲜椰肉涂擦患处可治疥癣、汗斑等。用又酸又甜的李子捣烂水煎后外洗,可治湿疹和皮肤瘙痒。抑菌实验表明,25%和50%的橘皮液对常见的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香蕉中也有一种抗真菌的物质。
2、多吃抗真菌蔬菜。芦笋含有抗真菌的物质,对念珠菌属、囊珠菌属、发癣菌属、小芽孢菌属以及表皮癣菌属均有抑制作用。此外,大蒜也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3、多吃其他抗真菌食物。马齿苋对某些致病性真菌,如絮状表皮癣菌等有抑制作用。据实验发现,海带、海参对星状发癣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种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三、地霉菌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2、忌烟、酒。
3、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4、禁食发物。如鱼类、虾、蟹、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等,食后会加重皮肤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