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百科详细

小儿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症(小儿不自主运动综合征,小儿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综合征,小儿发作性舞蹈指划样动作,小儿继发性阵发性多动症)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肌肉,颅脑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儿童,该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为发作性疾病,在婴儿期起病,一般在5岁以前,
  • 典型症状:单侧及假性手足徐动 不自主运动 抽搐 手变短 大小便失禁
  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症即不自主的运动综合征、发作性舞蹈指划样动作,又称运动诱发性癫痫、阵发性肌张力不全性舞蹈手足徐动症、家族性阵发性多动症、局灶性运动源性阵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继发性阵发性多动症等。本病征是一种遗传性、发作性疾病,多有诱发因素,多从儿童期开始发病,极为罕见。
典型症状:单侧及假性手足徐动 不自主运动 抽搐 手变短 大小便失禁

一、症状

本病征的临床特点有以下几点:

1.儿童期起病,有家族史 首发多在儿童期起病,冯氏所报道的家系中,大多在7~9岁,少数于13~15岁起病,有家族史,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多有诱发因素 如突然活动,疲劳,紧张,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等。

3.发作前有预兆 发作前常有短暂的感觉性先兆,如飘浮感等。

4.发作时主要表现 发作时的主要表现有四肢,躯体不自主地抽搐,扭动,站立不稳和古怪姿势等。

5.发作为时短暂 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少于10s,但一天可发作多次。

6.无意识丧失 发作时无意识丧失,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

7.可有不完全的自制能力 多次发作后,有的患者可找到避免或减轻发作的方法。

8.有自行缓解的趋势 进入老年后有自行缓解的趋势。

9.不影响智能发育 虽从儿童期起病,但对患儿的智能发育并无影响,冯氏的11个病例中就有一名博士生,3名大学生。

10.抗癫痫药有效 本病呈非癫痫,但各种抗癫痫药常有良好疗效。

二、诊断

1.癔病 在对本病认识不足之前常易误诊为癔病,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综合征于儿童期起病,发作有特殊的诱因,发作时间短暂,家族遗传史明显,暗示治疗无效等特点,可与癔病相区别。

2.癫痫 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综合征发作时无意识障碍可与癫痫大,小发作相鉴别。

3.其他 此外还需与反射性癫痫,猝倒症,手足搐搦症,急慢性舞蹈病,先天性肌强直和周期性家族性麻痹等鉴别。

一、发病原因

病因未明。本病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一般由于突然性的活动、长期疲劳和注意力高度集中等诱发本病。

二、发病机制

冯斌所报道的家系中具有:每代都有患者,且两性均有发病,并且先证者的父、兄、堂兄、堂叔患同类病征,但没有此病征的后代与正常人婚配,其子女中未发现此类病征者。由此可见,本病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本病征病因不明,常有家族史,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加强临床护理,做好遗传病咨询工作。

1.癔病 在对本病认识不足之前常易误诊为癔病。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综合征于儿童期起病,发作有特殊的诱因、发作时间短暂、家族遗传史明显、暗示治疗无效等特点,可与癔病相区别。

2.癫痫 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综合征发作时无意识障碍可与癫痫大、小发作相鉴别。

3、本病应与假性手足徐动症区别。后者因肢体丧失位置觉造成一伴有额叶、后柱和侧柱合并损害或周围神经损害。

4、极缓慢的手足徐动导致姿势异常颇与扭转痉挛相似,后者主要侵犯肢体近端、颈肌和躯干肌,典型表现以躯干为轴扭转。

5.其他 此外还需与反射性癫痫、猝倒症、手足搐搦症、急慢性舞蹈病、先天性肌强直和周期性家族性麻痹等鉴别。

本病征病因不明,常有家族史,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加强临床护理,做好遗传病咨询工作。

单次发作抑郁症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