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心理,颅脑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女性比男性更易发展为PTSD
- 典型症状:焦虑 快感缺乏 抑郁 创伤 失眠
一、症状
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即应激性事件重演的生动体验;反复出现创伤性梦境或恶梦;与他人疏远,对周围环境缺少反应;快感缺乏;回避对既往创伤处境或活动的回忆,害怕和回避想起遭受创伤的心情也较常见。通常存在植物神经过度兴奋状态,表现为过度警觉、惊跳反应的增高和失眠,亦可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等人格变化,少数病人会出现消极自杀的意念。病程波动大多能恢复,少数病程达数年之久。
一、病因
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使病人产生深度忧伤或悲痛,精神症状出现前有一潜伏期,发病一般在受刺激数周至几个月。
一、预防
尽可能离开或更换环境,消除创伤体验,加速症状缓解。
一、鉴别
急性应激反应(acute stress reaction)指由极端严重的躯体或心理应激因素而产生的短暂的精神障碍。病程仅持续数小时或数天,预后良好。典型的表现是最初出现"茫然"状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病人可出现定向不佳,对周围事物不能清晰感知,注意力狭窄,难以进行言语交流。病人言语零乱或不连贯,令人难以理解。表情紧张、恐惧,动作杂乱而无目的,偶有冲动行为,或向旷野奔跑。恢复后病人不一定能全部回忆。
部分患者表现为伴有强烈情感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精神运动性兴奋者,表现为兴奋、激越,躁动不安,言语增多,内容与发病因素有关,带有夸大色彩,夜间睡眠减少等,过去称之为反应性躁狂状态。精神运动性抑制者较少见,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退缩,缄默不语,或呆若木鸡,长时间呆坐或卧床,无情感流露,近似于亚木僵状态。
多数病人可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心悸、出汗、皮肤潮红等。
持久性应激反应(persistert stress reaction)这是由于应激源长期存在或长时间处于困难环境中而诱发的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妄想,内容有被害妄想、被监视、牵连观念,对人不信任等。妄想内容与精神创伤有密切关系,具有现实性和容易暴露的特点。部分病人则以易伤感、沮丧、好哭泣等情感障碍为主。多数病人有明显社会功能缺损,导致工作或学习、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方面的异常。病程一般持续3个月,有的可达几年。
1、延迟性应激反应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饮食清淡,有营养,注意膳食平衡。
2、延迟性应激反应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不吃或少吃芹菜、黄花菜、香菇等增强光敏感或促进免疫功能的食物,以及海鱼、虾、蟹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忌烟酒。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