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百科详细

会阴疝

  • 挂号科室:普外科
  • 发病部位:会阴部,腹部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女性
  • 典型症状:大阴唇或肛门大小不等、质软无压痛包块 咳嗽 胀痛 女阴会阴出现红色结痂斑块
  腹腔内脏器经盆腔底部的肌肉与筋膜间隙由会阴部脱出,称会阴疝(perineal hemia)。  会阴是盆膈以下封闭骨盆出口的全部软组织结构。两侧坐骨结节的连线将会阴分为2个三角:前方称尿生殖三角,为尿生殖膈所封闭,男性有尿道,女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后方称肛门三角,为盆膈所封闭,有直肠通过。在盆底髂尾肌与耻骨尾肌之间有一薄弱点,大多数疝从这一间隙通过。
典型症状:大阴唇或肛门大小不等、质软无压痛包块 咳嗽 胀痛 女阴会阴出现红色结痂斑块

会阴疝症状诊断

     一、症状

会阴疝临床上少见,一般好发于女性,可有多次妊娠分娩史或引起盆腔压力增高的疾病,如盆腔肿瘤等。病人常自述不明原因出现会阴部包块,站立、快速行走或腹内压增高(劳动用力、咳嗽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平卧休息后或用手上推包块时消失。疝块较小时多位于一侧大阴唇内或肛门旁,向前突出,有时胀痛或性生活有不适感。包块随病程进展逐渐增大,占据一侧会阴,甚至有人报道如小儿头大小,生活行动极为不便,但很少发生嵌顿或绞窄。

体检:可在一侧大阴唇或肛门一侧见到大小不等、质软、无压痛包块,表面皮肤完整,无红肿,平卧位上推包块易还纳,咳嗽时有冲动感,用力增高腹内压可使大阴唇隆起或包块可再度出现,阴道、附件正常,盆底组织多松弛。

二、诊断

1.病史 女性病人,有多次分娩史或引起盆腔压力增高的疾病;在一侧大阴唇内或肛门旁,出现可复性包块。直立时或腹内压增高时出现,平卧时消失。

2.体征 在一侧大阴唇或肛门旁可触及质软、无痛性包块;腹部加压出现,可手法复位,冲击试验阳性。

3.辅助检查。

会阴疝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会阴疝系因盆底肌薄弱、张力降低,加之多次妊娠分娩、盆腔肿瘤等引起盆腔压力增高等因素而诱发。

二、发病机制

根据疝与会阴横肌的关系分为前会阴疝和后会阴疝。

1.前会阴疝 疝囊穿过肛提肌而从会阴横肌前面的尿生殖膈膜中突出。该疝几乎只见于女性,由于疝出现的部位不同,又可分为阴部疝、阴道疝、阴唇疝,疝内容物可以是小肠或乙状结肠,通常还有一部分膀胱。几乎全都可以复位。

2.后会阴疝 在男性,疝囊自直肠与膀胱之间下行,出现于坐骨直肠窝或会阴部紧靠中缝处。在女性,疝从提肛肌裂孔或提肛肌与尾骨肌之间脱出,可出现于坐骨直肠窝,并可继续下延而在臀大肌的下缘膨出。因此,应与坐骨疝相鉴别。病人站立时疝增大,若合并妊娠可引起难产。后会阴疝比前者少见,男女均可发生,但女性远多于男性。

会阴疝预防

一、预防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2.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会阴疝鉴别诊断

一、鉴别

1、本病临床极为少见,常误诊为大阴唇囊肿(巴氏腺囊肿)、坐骨结节囊肿、坐骨疝、寒性脓肿、血肿、脂肪瘤等,应注意与之鉴别。

小儿腹胀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