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百科详细

食管化学性烧伤(急性腐蚀性食管炎,食管化学灼伤)

  •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
  • 发病部位:食管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沥青烧伤 气急 咽颊部烧伤 食管梗阻 流涎
  食管化学性烧伤又称急性腐蚀性食管炎(acute corrosive esophagitis)系因吞服了强酸、强碱等化学腐蚀剂而造成食管严重损伤所引起的炎症。腐蚀剂的种类、浓度和数量与食管炎的轻重密切相关。
典型症状:沥青烧伤 气急 咽颊部烧伤 食管梗阻 流涎

一、症状

早期症状为流涎、呕吐、发热及吞咽疼痛和困难,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约至2周上述症状渐消失,烧伤后期(约1个月后)再度出现吞咽困难,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出现部分或完全性食管梗阻。可并发咳嗽、气急及呼吸道吸入性肺水肿或感染等。

二、诊断

主要依靠病史。体检时首先发现咽颊部烧伤。根据烧伤程度和腐蚀剂的剂量和性状及吞咽是否困难来判断有无食管烧伤。

一、发病原因

食管化学性烧伤在临床上分为酸性和碱性腐蚀两类。酸性化学物质,如强酸(有硫酸、硝酸、盐酸、石炭酸等)可与组织接触面发生凝固性坏死,由于食管鳞状上皮表面所附黏液耐酸能力较强,多可阻止酸向深部组织渗透,故其可不被吸收而达到胃内;碱性化学物质,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来苏儿液、卤水、稀氨溶液(氨水)及石灰水等能溶解蛋白质、胶原和脂肪,吞服后主要产生液化性坏死,并向深部组织渗透,引起广泛的组织损害。液态碱因为比重较高,易通过咽部进入食管和胃;固态碱则因较易黏附而常局限于咽或食管某一区域。

二、发病机制

碱性物质造成的食管损伤及愈合分为3期,即急性期(第1~4天):液化、坏死、血管内血栓形成及进行性的炎症改变,黏膜充血、水肿。24h内不出现黏膜脱落和坏死;亚急性期(第5~14天):坏死区黏膜脱落,形成溃疡伴肉芽组织形成,开始出现成纤维细胞、胶原沉积,此时食管壁薄,最易穿孔;瘢痕形成期(15天至3个月):纤维组织形成、胶原进一步沉积,第3周开始胶原收缩,造成食管狭窄。食管黏膜的再生在吞服腐蚀性碱液后第4周至3个月内完成。严重食管化学损伤的后期合并症是食管狭窄,狭窄多位于食管损伤最严重的部位。食管的生理狭窄处易使腐蚀物质滞留的部位,也是食管损伤最重的部位。

1.严格管理,防止误食强酸、强碱而引起的食管损伤。

2.加强教育防止青少年及成年人有自杀意图而食入强酸强碱。

一、鉴别

食管化学性烧伤一般根据其病史、症状及体征不难诊断,且常与腐蚀性胃炎并存。但在临床中应注意是否合并有食管的其他病变。

对于中老年男性患者而言,尤需注意与食管癌的鉴别。食管癌以吞咽困难、消瘦等为主要表现,病情呈进行性加重,X线及胃镜结合活组织检查可明确诊断。

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如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及鱼、牛奶、蛋、肉类等食品。可多吃绿豆汤、菜汤、蜂蜜水、西瓜汁、番茄汁、梨汁等。除热量、蛋白质与水分外,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是烧伤患者的必需营养素。

食管穿孔,气管食管瘘,腹膜炎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