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脾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脾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中年以上经产妇产后发病率较高,有文献报道女性发病率可高于男性13 倍,儿童期也有发
- 典型症状:肚子疼 腹部肿块 嗳气 恶心 鼻子黄色或棕色
一、症状
可因病理变化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但主要取决于脾蒂有无扭转和扭转的程度。病人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可出现邻近脏器被牵扯或其脱垂所在周围器官被压迫的症状。如游走脾本身发生扭转则可产生不同的表现。
通常如脾周围无粘连而脾活动度大时,病人可无明显的自觉症状,但也可能发觉腹内有能移动的肿物,重者可感左上腹有不适或疼痛,卧床时消失,起立时加重。牵扯症状主要涉及胃部,可有恶心呕吐、胀闷和嗳气等现象。压迫症状则视其被累及器官而异:压迫肠道者可引起急、慢性的机械性梗阻症状;压迫盆腔者可有里急后重,排便不畅或便秘症状;膀胱或子宫受压者可有排尿困难或月经不调等症状。
脾蒂扭转的快慢和程度对症状的影响很大:急性扭转多因突然体位变换、外伤、妊娠晚期等诱发,可产生剧烈腹痛并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甚至出现休克状态。但慢性不完全性扭转可以没有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微腹痛。
无症状的游走脾往往是患者行体检或影像学检查时意外发现,或因腹部肿块就诊。脱垂时在腹腔其他部位则可扪及形似脾脏且有切迹的肿块,于正常脾脏所在部位的浊音区消失,而于病人平卧时肿块又可退回至脾窝内。多数患者就诊时因脱位脾已有扭转,腹膜受渗出液的刺激,腹肌呈强直状态,以致不能扪出脾脏的形状,诊断比较困难。
一、病因
一般认为,这是脾脏发育过程中先天异常造成的。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游走脾的发生存在继发因素。正常脾脏因有脾胃韧带、脾结肠韧带、脾肾韧带以及脾膈韧带的支托维持和腹肌张力产生的腹内压,而维持在一定的解剖部位。如胚胎期背侧胃系膜发育存在缺陷,使得脾蒂变长,同时上述韧带发育异常而松弛,则支托能力大大减弱,使得脾脏在腹腔中移位。继发因素如脾大使韧带被牵拉变长,腹部创伤或妇女妊娠期内分泌改变致腹壁肌肉松弛,经产妇产后腹肌软弱无力等均是游走脾的诱发因素。
综上,游走脾的病因有:①先天性脾支托韧带如脾胃韧带、脾肾韧带等过长;②脾脏肿大沉重,同时有脾蒂过长、松弛。
二、发病机制
游走脾较正常的脾脏大,这可能是由于脾脏原有病变(如慢性疟疾),也可能是因脾脏脱垂而脾蒂有扭转、充血的结果。游走脾在早期常有较大的移动性,至晚期则可因周围组织的粘连而较固定。约20%的游走脾可导致脾蒂扭转,扭转的原因不一。脾脏的上极较大,当其向下移位时,上极容易向中线倾斜,往往为扭转的开始;而腹肌的收缩,肠襻的蠕动,体位的改变,以及外力的推移等,均可为促成扭转的因素。扭转发生的快慢和程度可有很大不同,其产生的病变也随之各异:轻度扭转或仅有半圈(180°)扭转者,其结果多造成脾脏充血肿大,更甚者可有渗液、出血;扭转至2~3圈者,因脾蒂血运完全被阻,可致脾脏完全坏死。周围组织也可因渗出液的刺激而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腹膜炎,或者形成慢性的脾周围粘连。如仅有动脉阻塞,则可造成脾脏萎缩和纤维化。
一、预防
游走脾主要由于脾蒂过长、松弛所引起,无有效预防措施。
一、鉴别
游走脾主要需与左肾、胰腺和胃肠道的肿块、淋巴结肿瘤鉴别。鉴别的要点是寻找肿块,有无脾门切迹和脾门血管图像,此为脾脏区别于其它腹部脏器与肿瘤的重要特征。
脾脏位于下腹部或盆腔时,若发生急性完全性脾蒂扭转,极易与急性肠扭转、卵巢囊肿扭转以及急性囊肿穿孔、阑尾穿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相混淆,应注意加以鉴别。
健脾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1)马铃薯(洋芋、土豆、山药蛋) 味甘、性平。作用: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2)红薯(甘薯、地瓜、番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3)香菇 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麻疹和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忌食。
4)山药 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5)栗子 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6)红枣(大枣) 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
7)鸡肉 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中益气,补精添髓。宜于脾胃虚弱,疲乏,纳食不香,慢性泄泻。实证、热证、疮疡和痘疹后忌食。
8)兔肉 味甘、性凉。作用:补中益气,凉血解毒。宜于脾虚食少,血热便血,胃热呕吐反胃,肠燥便秘。虚寒、泄泻者忌食。
9)猪肚(猪胃) 味甘、性温。作用:补益脾胃。宜于虚弱、泄泻,近代用于胃下垂和消化性溃疡。
10)牛肚(牛百叶) 味甘、性温。作用:益脾胃,补五脏。宜于病后气虚,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