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百科详细

神昏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全身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老弱病残、高血压、高血脂人群
  • 典型症状:意识丧失
神昏是不省人事,神志不清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中医文献还有“昏迷”、“昏蒙”、“昏厥”和“谵昏”等名,均属神昏的范畴。西医的急性传染性和急性感染性疾病,在出现中毒反应过程中常见的神昏,肺性脑病、心脑缺血综合征、肝性脑病、酸中毒、尿毒症、药物和食物中毒等出现神昏者,均可参照本证辨证救治。
典型症状:意识丧失

神昏症状

临床神识不清,不省人事,且持续不能苏醒为特征。

病者的随意运动丧失,对周围事物如声音、光等的刺激全无反应。

常因时行温病、中风、痫证、消渴、阴水、急黄、肺胀等病证,发展至危重阶段而出现。

1.神昏指人事不省,意识完全丧失,时间较久而不易苏醒。其轻者为一过性短暂的意识丧失,称昏厥或晕厥。神昏及昏厥与痴呆、头晕、但欲寐、昏睡等有所不同,当予鉴别。

2.体检除脉象、血压、体温、呼吸等之外,应检查反射情况:

(1)吞咽、咳嗽、角膜、瞳孔反射尚存者为浅度神昏;

(2)角膜反射消失,瞳孔反射迟钝,病理反射阳性者为中度神昏;(3)瞳孔反射迟钝或消失,吞咽反射消失者为深度神昏。

3.根据神昏、昏厥发生的原因和经过等,进行诊断思考,如起病的急缓、有无诱发原因等。如:

(1)有头部外伤、在暑热高温下劳作、暴遇寒冷、过饥过累等病史和诱因,而致神昏者,分别为头部内伤、中暑、冷厥、饥厥等。

(2)因过量饮酒、食服毒物、吸入煤气等所致者,为酒厥、食物或药物中毒、煤气中毒。

(3)因精神刺激或情志变动等引起者,常见于气厥、血厥、痰厥、中恶等病。

(4)以往有风眩、肺心病、心系病、肝系病、消渴、肾水等病者,多为中风或脏厥,如心厥、肺厥、肝厥、肾厥、消渴厥等。

(5)儿童出现神昏,多因肺热病、疫毒痢、暑温、春温等所致。

(6)中老年人突然出现昏迷,多见于出血中风或缺血中风。

4.结合伴随症进行诊断思考,如:

(1)伴高热、呕吐、抽搐者,多为温热、温毒类疾病,如春温、暑温、疫毒痢、肝瘟等。

(2)突然昏仆伴口吐涎沫者,多为痫病。

(3)头痛剧烈而神昏者,可见于春温、颅内痈、脑痨、脑瘤、瘴疟等病。

(4)伴黄疸者,常见于肝瘟等。

(5)伴发热、斑疹者,可见于麻疹重症、温毒发斑。

神昏病因

神昏是指神识丧失,对环境刺激缺乏反应的症状。轻者称晕厥或昏厥。常因痰浊、热毒、外伤、气血逆乱、阴阳衰竭及其他强烈刺激等,使神明失主所致。疾病过程中出现神昏或昏厥时,多为急危重症。神昏的深度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多种外感温热、疫病类疾病,各种厥病、脱病、痫病、中风、中暑、中毒、头部内伤、电击伤等,均可出现神昏或昏厥。

神昏鉴别

神昏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其病必犯心、脑而成。心主神明,脑为元神之府,清窍之所在,主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凡外感时疫,热陷心营,或内伤痰火,阴阳气血逆乱,浊邪上扰等,皆可导致神明失守,清窍闭塞而发病。

本证虽病机复杂,表现多端,但既神昏之后,不外乎分辨其属于实证或虚证,以及兼湿兼瘀等兼证。一般热毒、痰浊、风阳、瘀血等阻塞清窍,导致阴阳逆乱,神明蒙蔽者,为闭证属实。闭证以神昏、牙关紧闭、两手握固、面赤气粗、痰声拽锯等为特征。凡气血亏耗,阴阳衰竭,不相维系,清窍失养,神无所倚而神昏者,多为脱证属虚。脱证以神昏四肢厥次、汗出、目合、口开、鼾声、手撒、遗尿等为特征。但如属痰浊壅盛,内蒙清窍,又兼气血耗散,神不守舍,以致神昏者,乃为内闭外脱的虚实兼见之证。

发作性睡病,老年人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副鼻窦炎,新生儿泪囊炎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