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百科详细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巴德-吉亚利综合症,巴-希二氏综合征,巴-希二氏综合征病,闭塞性肝静脉内肝静脉阻塞综合征膜炎)

  • 挂号科室:肝胆外科
  • 发病部位:血液血管,肝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青年男性
  • 典型症状:下肢浮肿 肝脏肿大 腹水 上腹不适 肌肉压痛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肝静脉和邻近的下腔静脉狭窄闭塞,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产生肝大及疼痛、腹水、肝脏功能障碍等系列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下肢浮肿 肝脏肿大 腹水 上腹不适 肌肉压痛

一、症状

BCS最常发生在20~45岁的青壮年。性别方面,一般报道,男性发病率高。腹水和肝大是最常见的临床征象。临床表现与阻塞部位有关,肝静脉阻塞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肝脏肿大、压痛及腹水;下腔静脉阻塞者在肝静脉阻塞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常伴有下肢水肿、下肢溃疡、色素沉着,甚至下肢静脉曲张。病变波及肾静脉者,可出现蛋白尿,甚至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根据病人症状出现缓急进行临床分型。

  1.急性期

 病程多在1个月以内。此型患者临床表现非常近似急性肝炎和急性重型肝炎。骤然发作腹痛、腹胀,随即出现肝脏肿大和大量腹水,腹壁静脉扩张。伴有不同程度的肝脏功能损害。重症病人呈现休克或肝功能衰竭迅速死亡。

2.亚急性型 

病程在1年以内。临床表现最为典型,腹水是基本特征,见于90%以上的患者,腹水增长迅速,持续存在,多呈顽固性腹水。多数病人有肝区疼痛、肝脏肿大、压痛。下肢水肿往往与腹部、下胸部及背部浅表静脉曲张同时存在,为诊断本病的重要特征。约有1/3的患者出现黄疸和脾大。

3.慢性期

 除部分病人由急性期转为慢性期外,多数病人呈隐袭性起病。症状和体征缓慢出现,开始感上腹不适或腹胀,随后逐渐发生肝大、腹水和腹壁静脉扩张,少数病人有轻度黄疸。病程可经历数月或数年。病期甚长者,有脾大和食管静脉曲张,甚至呕血和黑便。合并下腔静脉阻塞的病人,胸、腹侧壁静脉怒张十分明显,血流方向自下向上。双侧下肢水肿,小腿皮肤有棕褐色色素斑点,重症病人有下肢静脉曲张,甚至足踝部发生营养性溃疡。双侧下肢静脉压升高。

二、诊断

急性BCS大多有腹痛、肝脏肿大压痛和腹水三联征,慢性患者有肝大、门体侧支循环和腹水三联征。实时超声和多普勒超声可以对85%以上的患者提示BCS的诊断,BCS的确诊有赖于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造影及肝活检。

一、发病原因

在病因的探讨上,综合各家意见,主要病因集中在血栓形成、膜性狭窄和局部压迫三方面。

  1.血栓形成

 BCS常常发生于各种血液凝固性增加的病人,其中报道最多的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其他髓增生性疾病。Wanless等报告一组145例尸检资料,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不明原因髓增生性疾病有1/3伴有显性门静脉高压。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PNH)也是BCS常见的原因之一。PNH伴发BCS的频率为12%~27.3%。BCS在长期口服避孕药的人群中发生较高。邻近器官炎症性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和Crohn病屡有伴发BCS。总之,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凝固性升高,均可导致肝静脉和(或)肝段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至于血栓形成为何偏偏发生在这个部位,迄今尚没有满意的解释。

2.膜形成

 1912年,Thompson和Turnbull在国外文献中报道第1例肝段下腔静脉膜性梗阻(MOVC),1950年,Bennett再次作了报道。此后,关于BCS时的MOVC在许多国家相继作了大量报道。MOVC的发生是由于先天性病变,还是后天因素所致,目前仍有争论。以往多数学者认为,MOVC是由于发育缺陷所致的先天性病变。如Hirooka根据病理解剖发现研究下腔静脉和肝段的胚胎发育,提出组成下腔静脉各部包括部分心脏、肝总静脉、肝窦、右下主静脉的上段和下段,如果在发育过程中异常融合或堵塞,可以解释若干类型的病理变化。以后,Okuda对MOVC的先天发育学说提出了疑问;Terabagashi等报告一例狼疮抗凝因子阳性病人,经动态观察发现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转变了膜性梗阻,从而为MOVC的后天形成学说找到了证据。较为深入的研究表明,红细胞生成素增加,红系集落形成和狼疮抗凝因子可能在血液凝固性增加-肝静脉血栓形成-肝段下腔静脉膜性梗阻-布-加综合征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有人提出蛋白C缺乏亦与BCS有关。

3.局部压迫

 邻近脏器病变,包括炎症、创伤、肝占位性病变或转移性癌肿,压迫或侵犯肝段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或是肝癌沿肝静脉蔓延引起癌栓和血栓形成,造成阻塞。

二、发病机制

 1.分型 

对于肝静脉和(或)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的类型、部位及形态许多人作了较为详尽的观察。按照阻塞的性质、位置、范围和程度予以分型,对于正确地治疗和选择手术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分型意见。其中以Hirooka分型最详细,具体阐明了下腔静脉、肝静脉的病理特性、部位和相互关系,同时发现膜状阻塞有薄膜和厚膜的不同。  

Ⅰ型a:隔膜在通畅的开口上方。

b:隔膜在闭塞的肝左静脉和通畅的肝右静脉之间。

c:隔膜在通畅的肝静脉开口的下方。

Ⅱ型a:隔膜在闭塞的肝静脉上方。

b:隔膜在闭塞的肝静脉下方。

Ⅲ型:腔静脉横膈部狭窄,肝静脉通畅。

Ⅳ型:腔静脉肝段血栓性闭塞,肝静脉受累。

Ⅴ型:腔静脉肝段狭窄,肝静脉受累。

Ⅵ型:腔静脉肝段节段性闭塞,肝静脉受累。

Ⅶ型:肝静脉闭塞。

由于Hirooka分型过于繁杂,不便实用。汪忠镐综合各种分类方法,根据下腔静脉阻塞的特性、肝静脉受累的情况,从便于手术选择的角度将本病分为3种类型(图1)。

Ⅰ型:下腔静脉隔膜为主的局限性狭窄或阻塞型(约占57%)。此型系高位下腔静脉隔膜样阻塞或纤维性阻塞,肝静脉未被累及,但是,肝静脉开口位于下腔静脉阻塞的远侧。因此,除下腔静脉有阻塞外,肝静脉回流亦受阻。此型在日本相当多见。下腔静脉阻塞的远侧,血流淤滞,可继发血栓形成。若血栓延伸,即可堵塞肝静脉开口和主干。

Ⅱ型:弥漫性狭窄或阻塞型(约占38%)。下腔静脉弥漫性狭窄或阻塞,肝后段下腔静脉节段性或弥漫性阻塞,合并左肝静脉或右肝静脉闭塞,甚至肝静脉主干全部闭塞。亚洲和远东地区所见者多属此型。

Ⅲ型:肝静脉阻塞型(约占5%)。肝静脉主干或开口阻塞,下腔静脉通畅。此型多发生在西欧和北美地区。常表现为肝静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性静脉炎。有学者观察到,随着病程的延长,肝静脉出口附近的下腔静脉继发血栓形成。

2.病理和病理生理

(1)肝脏组织学:

BCS肝脏组织学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是阻塞的程度,如为完全性阻塞,则肝内组织学改变比较均匀一致;不完全性阻塞时,组织学变化差异较大。第二是阻塞的病因,如为血液凝固性增高,各级肝静脉均可见程度不同、新旧不一的血栓形成,血管壁也可有增厚及内皮损伤;膜性梗阻时则血栓形成少见,血管壁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厚。最后是阻塞的病程,急性阻塞时,中央静脉和肝窦淤血、扩张、出血,小叶中央区肝细胞萎缩、破坏或消失;淤血区旁,肝细胞可发生脂肪样变;在门静脉周围,肝细胞呈再生现象。亚急性阻塞时,则见小叶中央静脉壁增厚,呈纤维性变,肝细胞萎缩和小叶间纤维组织增生;周围肝细胞再生更加显著时,形成假小结节。慢性阻塞时,产生广泛的纤维化病灶,正常肝小叶结构遭到破坏,由纤维组织和再生小结节替代,导致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症,肝静脉回流受阻,肝脏淤血肿大,肝静脉和肝窦压力升高,继而肝淋巴液形成增加,经肝包膜溢入腹腔而产生腹水。

(2)侧支循环:

BCS时侧支循环的解剖学变化取决于阻塞的部位和性质。

①由于三支肝静脉主干并非均受累闭塞,肝内静脉形成侧支循环相互沟通。

②肝被膜静脉与隔下静脉之间产生粗大而丰富的交通血管,形成肝-体静脉侧支循环。

③肝脏血流亦可经肝-奇静脉侧支循环引流到上腔静脉。

④门-体静脉吻合支形成,尤其是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与奇静脉、半奇静脉的分支相吻合,形成胃底和食管下段黏膜下静脉曲张。

⑤肝背静脉代偿性扩张,尾叶充血和增生肥大而压及下腔静脉。若门静脉也有栓塞,肝脏血流停滞而发生梗死,病人短期内死于肝衰,BCS合并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0%。

下腔静脉阻塞,除肝静脉流出道受阻外,尚有下腔静脉回流障碍。阻塞远端腔静脉扩张,血流淤滞,在腹膜后,腰静脉、肾静脉、肾上腺静脉和腰升静脉显著扩张,互相交通形成侧支循环,血流经半奇静脉和奇静脉回流到上腔静脉。胸、腹壁两侧浅静脉迂曲扩张,血流自下向上。双下肢及会阴部肿胀,浅静脉曲张,足踝部皮肤色素沉着,甚至发生营养性溃疡。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预防

预防: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注意生活习惯。

    1.急性肝炎 

急性型BCS须与急性肝炎区别:

(1)急性BCS腹痛剧烈,肝脏肿大和压痛均非常明显,而且颈静脉充盈,肝颈回流征阴性。

(2)腹水的出现和增长速度以及下肢水肿与肝功能变化不成比例。

(3)患者没有病毒性肝炎或肝毒性药物或毒物接触史,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检查大多阴性。

(4)肝活检不是气球样变嗜酸性变和点状坏死,而是小叶中央带的出血性坏死伴肝窦明显扩张,各级肝静脉血栓形成。

(5)血管造影可将二者明确区别开来。

2.急性重型肝炎(暴发性肝炎)

以下几点有助于急性重型肝炎和暴发型BCS的区别:

(1)暴发型BCS可以肝脏不缩小或缩小不明显,并伴有脾脏的迅速增大和颈静脉明显充盈。

(2)BCS时ALT、AST和血清胆红素均明显升高,没有酶疸分离现象。

(3)BCS时病毒性肝炎有关的病原学检查大多阴性。

(4)BCS时肝活检见肝内呈片状出血性坏死,累及肝腺泡各带,各级肝静脉可见附壁血栓。

(5)及时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

3.肝硬化

亚急性或慢性BCS常常伴有肝硬化,肝硬化病人也可伴有BCS。因此,确定病人是否有BCS存在对治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鉴别方法有:

(1)BCS大多没有急性肝炎病史,即使病程中曾有黄疸也大多伴有腹水。

(2)体格检查是鉴别肝硬化和BCS的重要方法。肝硬化时,腹壁静脉以脐部为中心呈离心性排列,引流方向也呈离心性。BCS时,在下胸部、两肋和腰背部出现静脉曲张,MOVC时血流方向由下向上,单纯肝静脉阻塞时血流方向由上向下,下肢水肿伴有溃疡形成,色素沉着或静脉曲张者支持MOVC。

(3)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造影和肝活检可以明确诊断。

亚急性和慢性BCS非常近似心源性肝硬化,肝活检无助于二者的鉴别,但后者有长期右心衰或缩窄性心包炎的病史和证据,只要仔细检查心脏和侧支循环体征,鉴别诊断多无困难。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食疗方

鸭血鲫鱼白米粥

所谓补肝血食鸭血。鸭血性平,营养丰富,肝主藏血。取鸭血100克,鲫鱼100克,白米100克同煮粥服食,可养肝血,辅治贫血,也可帮助肝癌患者保肝。

红枣女贞子花生汤

原料:红枣20枚,花生仁30克,女贞子20克。制法:水煮,临睡前服。功效:红枣性味甘温,女贞子性味甘平,花生仁甘平。有柔肝养血、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之功。血清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的肝炎患者可经常食用,可作为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

泥鳅豆腐汤

原料:泥鳅150克,豆腐1盒。制法:泥鳅去内脏清净,加水适量煮汤。功效:泥鳅性味甘平,有退黄疸作用,还可提高血清白蛋白。

荸荠汤

原料:荸荠20克,洗净,不除皮。制法:荸荠切碎,煮汤代茶。功效:荸荠味甘寒,有清热利尿之功效,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同时可起保肝护肝之功效。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吃什么对身体好?

1大豆及豆制品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铁、磷、维生素B、中等量脂肪及少量碳水化合物对肝脏修复非常有益。

2海鲜类 例如白带鱼、黄鱼、银鱼、及甲壳类如牡蛎、蟹等,能增强免疫功能,修复破坏的组织细胞、不受病毒侵犯。但选择、烹调要得当否则会食物中毒,蒸煮应在100度加热半小时以上。若对海鲜过敏则忌食,可多食香菇、银耳、海带、紫菜等

3西瓜 有清热解毒、除烦止渴、利尿降压之用,富含大量糖、维生素及蛋白酶等。蛋白酶可把不溶性蛋白质转化为可溶性蛋白质。

4含钾丰富的食物 海带、米糠及麦麸、杏仁果、葡萄干、香蕉、李子、瓜子。

5可食动物的肝、瘦肉、鱼虾、鸡鸭、蛋类等高蛋白、适量脂肪的饮食

6新鲜的蔬菜、水果及金针菜、大枣、芝麻、山楂等 7绿茶 对肝脏有好处,有抗凝、防止血小板黏附聚集,减轻白细胞下降和活血化瘀作用。但饮茶应适时适量,清晨可泡一杯不宜太浓,每天茶水总量不超过1000~1500毫升。在饭前一小时暂停以免茶水冲淡胃酸,防碍食物吸收。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最好不要吃什么食物?

最好不要吃动物油和甲鱼。

黄疸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