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创伤性滑囊炎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关节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中老年多见)
- 典型症状:创伤 压痛 疼痛
一、症状
1.一般症状 临床慢性创伤性滑囊炎可见于任何年龄和各种职业,中老年人多见,但都有该部位的过度摩擦、压迫病史。主要临床表现为肿块和疼痛。无疼痛的肿块多是在洗澡等时无意中发现。有时肿块可影响关节活动,或压迫周围的神经引起不适。
2.局部症状 检查时肿块大小因部位而异,圆形,囊性,与皮肤无粘连,肿块硬度与其囊内压力有关,多数较硬,边界清楚,少数柔软,边界不清。肿块无压痛或仅有轻压痛,自发性疼痛少见。可因摩擦、加压等出现症状加重,休息后多能缓解。
二、诊断
根据病史、职业、年龄、局部症状,对包块的物理检查及B超、X线检查,必要时可行包块穿刺,诊断即可成立。
一、发病原因
人体的滑囊很多,分布较广。滑囊分两种,一部分是恒定存在的,在胎儿期已形成,称为恒常滑囊,全身有100多个,重要者如上肢的肩峰下滑囊、鹰嘴滑囊,下肢的大粗隆滑囊、坐骨结节滑囊、髌前滑囊、跟后滑囊等。另一部分是不定滑囊,因人而异,数目更多,是为了适应生理或病理的摩擦需要而继发的,称为摩擦囊或附加滑囊,其囊壁多由纤维组织增生而来,比恒常滑囊的囊壁厚得多。
滑囊根据其存在的部位,可分为皮下滑囊、肌腱下滑囊、肌肉下滑囊、筋膜下滑囊、韧带间滑囊、关节滑囊等。
滑囊炎是滑囊的急、慢性炎症,根据其病因和性质。可分为创伤性滑囊炎、化脓性滑囊炎、结核性滑囊炎、类风湿滑囊炎、痛风性滑囊炎、化学性滑囊炎等。
临床上以慢性无菌性滑囊炎最常见,多与持久的摩擦、受压有关。
二、发病机制
当滑囊受到过度的摩擦和(或)压迫时,滑囊壁发生炎性反应,滑液分泌增多,同时囊壁渗出增加,使滑囊膨大、肿胀。急性期囊内积液为血性,以后红细胞破溃,含铁血黄素沉积,滑液呈黄色;至慢性期,囊内积液可为正常黏液,但囊壁增生、肥厚、纤维化。滑膜增生可呈绒毛状,有的囊底出现钙质沉着,可影响关节活动。
1.注意卫生:加强劳动保护,养成劳作后用温水洗手的习惯。
2.注意休息:休息是解决任何关节疼痛的首要方法,所以应让关节得到很好的休息。
3.冰敷:如果关节摸起来很烫,可以使用冰敷的方法。以10分钟冰敷,10分钟休息的方式交替。只要关节仍是热的,就不要用热敷。
4.冰热交替:假如急性肿痛减弱,且热已消除,就可以冰热敷交替的方法来治疗,即冰敷10分钟后热敷10分钟,如此反复。
5.摆动手臂:如果疼痛的部位在手肘或肩膀,建议将手臂自由地摆动,以缓解疼痛。
无相关资料。
一、饮食保健
慢性创伤性滑囊炎饮食注意维生素摄入,尤应注意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补充,其中维生素K对控制某些类型黄疸引起的出血有效。可以选择以鱼、虾、禽、豆腐及少油的豆制品等为主的低脂肪优质蛋白质饮食。忌厚味辛辣之品,避免易致敏和刺激的食物,如鱼虾、浓茶、咖啡、酒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