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百科详细

缺铁性吞咽困难(后天性食管蹼,凯-派二氏综合征,缺铁性咽下困难)

  •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
  • 发病部位:食管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青壮年妇女
  • 典型症状:消瘦 皮肤苍白 吞咽困难 面色苍白 舌乳头消失
  缺铁性吞咽困难是食管腔内的一层薄的隔膜,根据其在食管的部位不同分为:上食管蹼、中食管蹼、下食管蹼,其中以上食管蹼多见。多数食管蹼病人无症状,在健康体检或偶然的消化管造影时发现。少数可表现为咽下困难,男女均可发病,国内报告罕见。
典型症状:消瘦 皮肤苍白 吞咽困难 面色苍白 舌乳头消失

一、症状

主要症状为间歇性吞咽困难。多数是在吃硬食时出现。吃流食一般无症状。病人感到有食物停留在上胸部。

二、诊断

Plummer-Vinson综合征病人常有:消瘦、苍白,时有发红,舌质红而光滑,舌乳头消失,多数缺齿或完全无牙、口角皲裂、匙状指甲、脾大甚至巨脾。如果病人诉说吞咽困难则诊断肯定。

有吞咽困难者结合X线检查及内镜检查可作出诊断。

一、发病原因

有关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多数人认为,缺铁是本病最基本的因素。这是因为铁的不足引起上皮层的改变,导致吞咽困难。例如患缺铁性贫血病人往往同时有上食管蹼。临床治疗采用铁剂而不必扩张食管即可使吞咽困难消失。这是对这个理论的有力支持。

Chisholm等人作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在186个缺铁的病例中发现:

1.食管蹼约占10%,而对照组则未发现。

2.食管蹼的病人中由于缺铁所引起的口角炎、舌炎比没有食管蹼的病人更为普遍。

3.有食管蹼的病人中,牙齿脱落并伴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病例较无食管蹼的病人多。上述现象说明缺铁是发生上食管蹼的先决条件。

至于妇女发病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吞咽困难减少了含铁饮食的摄入,加上妇女月经期铁的丢失所致。婴儿偶发该病,很可能是先天性的原因,也可能与缺铁贫血有关。

在流行病调查中,有些现象难以用上述观点解释。如发现正常人和没有贫血者有食管蹼存在。或者患有吞咽困难但并不贫血。这说明缺铁与吞咽困难关系不完全一致。

二、发病机制

有关病理学所见很少,多数上食管蹼病人,食管黏膜组织学变化甚微,而且蹼的大小进展很慢,处于一个相对静止状态。少数尸检呈现食管和咽的黏膜萎缩,鳞状上皮细胞变大及空泡形成,上段食管肌萎缩被胶原组织所替代。缺铁时食管上皮的糖原耗尽。蹼的活检组织学一般正常,少数有慢性炎症。

缺铁是本病的基本因素。由于铁的不足导致含铁酶系统缺乏影响黏膜代谢,引起上皮层的改变,形成食管蹼,导致咽下困难。在无食管扩张的早期,病例大多数仅采用铁剂治疗即可使吞咽困难消失。因此,尽早补铁治疗贫血,可使吞咽困难迅速改善。

结合内镜检查及活组织检查,可与食管癌、食管炎性狭窄、食管肌收缩相鉴别。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3、该疾病对饮食并没有太大的禁忌,合理饮食即可。

食道癌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