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血肿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腹膜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外伤史患者
- 典型症状:腹胀 内出血 阔韧带内形成血肿 腹肌紧张 肠鸣
一、症状
腹膜后血肿也常伴有腹膜刺激征(肠麻痹、压痛和反跳痛、肌紧张等),这给确定有无腹内脏器伤带来困难。不伴大血管或重要脏器伤的单纯腹膜后血肿,腹膜刺激征出现较晚且轻微,抗休克治疗后多能奏效。诊断性腹腔穿刺常可与腹腔内出血鉴别,但穿刺不宜过深,以免刺入腹膜后血肿内,以致误认为腹腔内出血而行剖腹探查。若诊断不能肯定,严密观察是绝对必要的。
腹膜后血肿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且随出血程度、血肿范围有较大差异。腹痛为最常见症状,部分病人有腹胀和腰背痛、合并出血性休克者占1/3。血肿巨大或伴有渗入腹膜腔者可有腹肌紧张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腹部大血管(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损伤引起的腹膜后血肿,90%以上由穿透伤所致。由于迅速大量出血,多数病人死于现场,送抵医院经抢救后死亡率亦达70%。进行性腹胀和休克提示本诊断,应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立即剖腹控制出血。
二、诊断
凡有腹痛、腹胀和腰背痛、出血性休克、腹肌紧张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的腹部、脊柱和骨盆创伤,均应考虑腹膜后血肿的可能。X线检查,可从脊柱或骨盆骨折、腰大肌阴影消失和肾影异常等征象,提示腹膜后血肿的可能。B型超声和CT检查常能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一、病因
腹膜后出血常见于复合性腹部损伤,占腹膜后出血的2/3。主要包括:
1.钝挫性创伤:腹膜后间隙伴有肝、脾、肾、肾上腺、胰十二指肠及其血管的破裂损伤;骨盆骨折伴有直肠、膀胱及输尿管的损伤;腹部钝挫伤,骨盆骨折,直接或间接地损伤腹膜后的血管及其分支。
2.穿透性创伤:子弹或弹片的穿透伤;尖刀或锐物刺伤;骨折后骨茬的穿刺伤。腹膜后出血还可见于腹膜后脏器的病理性破坏出血,包括:a.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b.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白血病、脾功能亢进等由各种原因所致凝血功能低下可引起腹膜的出血;c.抗凝疗法所致的凝血功能低下;d.腹膜后区的手术所致;e.其他:尚有腹膜后肿瘤、血管瘤、结节性多发性动脉炎及自发性腹膜后血管破裂(腹部卒中)等。
二、病理
由于腹膜后为疏松组织,出血发作多为突然性,血肿迅速广泛浸润形成巨大血肿。全身反应可有血压下降,甚至休克。腹膜后组织受压,血肿可沿腹后壁及肠系膜间弥散,也可向腹腔内穿破。如出血为缓慢发生,或自行停止,则可形成包裹性或局限性血肿,最后,中心发生液化或纤维化、机化、较小的血肿能被吸收。
1、预防
1)除骨盆或椎体骨折时能预见到血肿的存在以外,腹膜后血肿一般难以诊断,多是探查术中发现。骨盆骨折引起的腹膜后血肿,出血多能自行停止,极少需要开腹探查。术中如发现血肿不再扩大,不必切开,否则应切开探查止血。如无法查清出血点或出血无法控制,宜结扎双侧髂内动脉。术中发现的上腹部或升、降结肠旁的腹膜后血肿,必须切开探查以排除相应部位的脏器损伤。
2)避免致伤因素。血肿破裂时应及时处理,防止出血性休克的发生。
诊断明确,无须鉴别。
1、腹膜后血肿食疗方:
轻证或手术后用药后理气活血的食疗方:
1)川芎糖茶:川芎6克、茶叶6克、红糖适量,水煎川芎,取滚沸药汁沏茶,并调入红糖,代茶饮。
2)豆鼓黄酒汤:豆鼓15克加水 l小碗,煎煮30分钟,再加入洗净的葱须30克,继续煎煮50分钟,最后加黄酒50毫升,出锅,趁热顿服。
3)葛粉30克,白糖适量。取葛根若干,洗净后粉碎,水洗数次,去渣,沉淀后倒去上面清水,将沉淀物晒干,研成细粉,即成葛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