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转移癌(转移性腹膜肿瘤)
- 挂号科室:
- 发病部位:腹膜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腹胀 恶心与呕吐 肚子疼 消瘦 腹水
腹膜转移癌症状诊断
一、症状:
腹腔转移肿瘤因其来源组织及肿瘤病理性质的不同而有不同表现。除原发肿瘤的表现外,腹膜转移癌主要表现为腹水、腹胀、腹痛、贫血和体重减轻。其共同的表现为:
腹胀及腹水:
腹水为腹腔转移性肿瘤最常见且较早出现的临床症状,腹水量常不大,与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肾病病人大量腹水所致之严重腹胀有所不同。但若同时伴有门静脉转移或肝转移肝衰,则也可表现为大量腹水。体检可发现移动性浊音。腹水常为无色或淡黄色微混液体,若伴肿瘤坏死出血,则可为血性。为渗出液,蛋白含量较高,腹水病理检查可发现肿瘤细胞。
2.腹部包块:
腹腔转移肿瘤所致的腹部包块常为多发性,可位于腹部各区,常有一定的活动度,其活动度因肿瘤所在腹膜不同部位而异,肿块质地因肿瘤病理性质而异。有时肿瘤侵及腹壁可表现为腹壁固定性包块,质地常较硬,压痛明显。
3.消化系症状:
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有时伴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若肿瘤侵及肝脏或胆管,可有黄疸。当肿块压迫胃肠道或因肿块致肠扭转、肠套叠时,则可出现肠梗阻的痛、呕、胀、闭症状。部分病人因急性肠梗阻手术而明确诊断。
常表现为乏力、消瘦、贫血、恶病质。
5.原发疾病症状:
因不同组织、器官来源和不同病理类型而不同。如胃癌病人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肝癌病人可出现黄疸、肝衰、门脉高压表现;而腹腔外脏器的腹膜转移肿瘤常以原发病灶的表现为主,甚至将较明显的腹腔转移症状误认为原发肿瘤晚期的表现而放弃治疗。极少数病人则明确为腹腔转移肿瘤或尸检时发现腹腔转移而无法确定原发病灶的来源。
二、诊断:
对于恶性肿瘤术后的腹腔转移患者,诊断较为容易。而以不明原因腹部肿块或腹水为首发症状的病人,尤其是多个肿块伴有或无腹水者,应充分利用常规及影像学检查,同时抽取腹水反复行脱落细胞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有条件者可行腹腔镜检查或尽早行剖腹探查,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而对于已明确为腹腔转移肿瘤者,应根据肿瘤的病理特点尽快寻找原发病灶,以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腹腔肿瘤术后复发及种植转移的病人,也应明确种植的范围及程度,以决定处理方案。
1.病史 患者有原发的腹腔内器官或其他部位的癌肿史。
2.临床症状 腹水、贫血和体重的进行下降。
3.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支持转移癌的诊断。
腹膜转移癌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主要发病部位是腹腔内器官,以卵巢癌和胰腺癌最多,其次为胃、子宫、结肠及淋巴系统。腹膜外的肺癌和乳腺癌亦可转移到腹膜,30%的白血病病人可有腹膜累及。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和残余微小病灶的存在,是腹腔内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和腹膜转移的关键因素,它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极易种植于手术解剖损伤的腹膜表面、裸露的间皮下结缔组织上,从而引起术后局部复发和转移。腹腔内游离细胞的来源有:
1.肿瘤细胞浸透腹腔脏器浆膜,直接落入腹腔,其阳性率与肿瘤生物学特性和浆膜浸润面积成正比。
2.术中未能妥善隔离,落入胃肠腔内的癌细胞随胃肠液经残端流入腹腔。
3.手术区域被切断的血管淋巴管内癌栓随血流和淋巴液流入腹腔。
腹腔内残存微小病灶包括:无法彻底手术切除的微小癌灶;腹腔内癌细胞被手术区域内纤维素样物凝固后形成保护层,使之不易被免疫细胞吞噬,形成残存小癌灶,加之因手术和麻醉等打击,机体免疫力下降,癌细胞增殖,形成肿块,最终导致腹腔局部区域复发和转移。
另外,在临床有时可出现来源不明的腹腔转移肿瘤。虽经各种检查,仍难以明确原发病灶。
二、发病机制:
1.腹腔转移性肿瘤可继发于全身多种器官和系统的不同组织,其常见的转移方式为:腹腔外或腹腔内脏器的肿瘤经血运转移、经淋巴转移;腹腔内脏器、腹壁的肿瘤直接种植、浸润转移。其中,腹腔镜手术或剖腹探查、肿瘤切除手术导致种植是临床中较多见且重要的转移方式。
2.腹膜转移癌75%以上是转移性腺癌,腹腔脏器的癌瘤累及浆膜后,瘤细胞脱落,弥漫种植于腹膜、大网膜或肠系膜的表面,生长繁殖,被腹膜的结缔组织所包绕,形成大小不等的转移性结节,结节可呈米粒状,结节状。腹膜转移瘤常引起血性腹水及脏器的广泛粘连,导致病人死亡。
腹膜转移癌预防
腹腔转移性肿瘤的预防主要靠外科手术、腹腔镜手术中严格按照外科无瘤技术的要求进行操作来预防,同时可应用持续腹腔内热灌注化疗。而对于来源于腹腔脏器以外的肿瘤,则在临床检查中要减少挤压,防止血行和经淋巴转移。尤其是在B超、CT等引导下的有创性穿刺检查及内镜检查中需掌握适应证,轻柔操作,防止医源性转移。当然,各类肿瘤病人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才是最重要的预防手段。
腹膜转移癌鉴别诊断
在临床,尚有几种病变需与腹腔转移肿瘤相鉴别:
1.女性腹膜比男性更易发生较多类型瘤样病变或肿瘤。女性腹膜肿瘤分为三种类型:间皮类肿瘤、苗勒管类肿瘤和转移性肿瘤。尤其是原发性的腹膜肿瘤,明显地多发于女性。近年对引此病研究较多,并将其统称为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EPSPC)。在以往的概念中,女性盆腔及腹腔腹膜的肿瘤多为转移性。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浆液性肿瘤这种被认为是原发于卵巢上皮的肿瘤,也可以原发于女性腹膜。其他一些与卵巢肿瘤组织结构相类似的肿瘤,尽管很少见,但也可原发于女性腹膜。临床较易将原发性腹膜交界性浆液性肿瘤认为是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的腹膜种植,将原发性腹膜浆液性腺癌诊断为卵巢浆液性腺癌转移。
2.另外,存在一种扩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Leiomyomatosis peritonealis disseminata),为一种罕见的疾病,它的特征是许多腹膜下平滑肌结节散布在腹腔和盆腔内的脏器或腹膜上。其病理特点是:肿瘤均在腹腔内呈结节状生长并突出于腹膜表面,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由交错成束的平滑肌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染色示:波形蛋白、结蛋白及肌动蛋白均呈阳性。表明此病是发生在生育期妇女腹腔内的良性平滑肌增生性病变,但必须与分化好的平滑肌肉瘤相鉴别。在影像学检查方面,此病非常类似平滑肌肉瘤或卵巢合并扩散性癌病,但是在部分报告过的病例都没有腹水,这一点在临床上非常重要,因为Leiomyomatosis peritonealis disseminata是一种良性疾病,且预后非常良好,若能正确诊断,病人就可避免不必要的广泛性手术切除。
腹膜转移癌饮食保健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禁食酸辣刺激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