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在线

首页 新闻在线医院动态详细

心系百姓 力促跨越

德江县人民医院 | 2014-11-29 08:23:14
心系百姓  力促跨越
——记德江县政协常委、德江县人民医院院长杨定光

杨 桦  张贤春


\

四年前,德江县人民医院医患纠纷频发、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群众满意度低、效能考核挂末。2010年12月,杨定光受命调入德江县人民医院主持全面工作。

四年过去,德江县人民医院一连串的成果在众人面前闪耀:摘掉县效能办要求整改的帽子并在最近两年连续获得一等奖,获得全省“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十佳服务窗口”称号,成功创建并成为全市同级医院首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不久又被省卫生厅认定为三级综合医院……一连串的社会效益,也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高:2014年业务总收入将比2010年增长3倍,达2.1亿元。

当然,我们可以说,这些成绩是全体医护人员努力的结果,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领头雁的重要,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羊比一头羊带领一群狮子强大得多的道理。也就是说,在这四年里,杨定光针对医院存在的问题,全面推行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在德江县人民医院取得的业绩中功不可没。

建章立制,扭转局面

1997年从贵阳中医学院毕业的杨定光,先后在乡镇卫生院、银杏黄酮厂、县献血办、经贸局、卫生局、计生局、市卫生局、县政府办等单位工作过,上任伊始,他意识到,统一思路,整顿纪律,制定和完善制度,是医院走上正轨的唯一途径。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为德江县人民医院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零宽容”制度,是他上任后在铜仁市公立医院中首家实行的制度。制度“狠”在只要有病人举报,不管是否是医务人员的责任,立马对医务人员进行处理,扣发当事人绩效,科主任受同等处理,相关科室负连带责任;如调查属医务人员过失,再追加其它处理。

针对服务患者中存在沟通不到位、责任心不强、质量安全意识差等问题,他还主持制定了首诊责任制度、医疗责任追究制度及沟通回访制度等,对职工进行严格要求。

如此的“狠”和“严”,职工们先是觉得他不讲“情面”,后来自己也从中受益时,逐渐认识到这种“无情”是必要的、必须的。

杨定光在全院全面推行零投诉、零宽容,强势促进了医德医风根本好转,先后被本市同级医院借鉴,省外湖南东安县、重庆秀山县等10多家县医院及省内多家县医院先后前来学习交流。

倾注真情,和谐发展

2014年8月12日,德江县人民医院向11名考入二本及以上院校职工子女进行奖励,共发放奖励资金1.6万元。10月17日,杨定光派出人员专程到贵阳看望在省医住院的退休职工陶朝良,并为他送去了2000元慰问金……

这是杨定光关心职工和离退休老干部的两个镜头。近年来,他始终把广大职工的冷暖记挂在心头,积极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用真心、真爱、真情谱写了一曲曲关爱职工的动人乐章,演绎着一个个关爱职工的感人故事。为了使关爱职工及退离休人员的事情落到实处,他还主持成立了工会。职工们越来越感觉到,他在工作中是领导,在生活中是良师益友。

生日祝福、节假日慰问、子女升学奖励……对于德江县人民医院的职工来说,这种被关爱和尊重的幸福感,充溢在全院700多名医护人员的心灵深处,使全院呈现团结和谐的氛围。

感受这种和谐氛围的,不仅是医院职工,还有医患之间,县人民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之间,与农村群众之间。

杨定光上任后,主持推出了40多项便民利民措施,不定期进行行政查房、召开患者亲属座谈会,广泛听取病人及病人家属的要求和意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他处理完公务后,第一件事就是前往各个科室病房,看望病人和医务人员。不时看到他坐在病床上和患者谈心。

2013年大年三十,德江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暖意浓浓。该科全体护理人员齐聚一堂,为住院患者包起了爱心饺子,陪他们一起过一个温暖、祥和的大年。这是他要求全体医护人员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倡医患零距离接触,将人性化服务贯穿于医疗服务全过程的一个缩影。

 杨定光认为,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尽力帮助基层卫生院解决实际困难,多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多为老百姓办实事。2014年4月9日,德江县人民医院向钱家乡卫生院支持12万余元的设备和装修,至此,得到县人民医院赠送医疗设备、器械的乡镇卫生院已达11个,捐助金额达76.27万元;同时,为乡镇卫生院培训进修医生30人,为大专院样培训实习生419人;资助帮扶村等物资、现金达40余万元。

留才引智  加快发展

2010年10月前,医院有10余名骨干医生提交辞职报告,杨定光到任后,逐一找这些医生谈心,结果全部留下,且近年来没有一个医生提出辞职。

为了更新医护人员的知识,杨定光胡全院建立了定期学习制度、经验交流例会制度,相互交流,撰写心得体会,共同提高。定期组织医务人员收看警示片,听取医学界老专家、司法部门专家讲课,树典型,树新风,惩防结合,警钟长鸣。每年派出20名左右的业务骨干到重庆新桥医院、解放军174医院、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贵阳医学院及遵医附院等进行半年至一年的进修学习;同时派出80人次左右外出短期学习培训,参加各种学术会议40人次以上。对外出进修人员,不仅让其带薪学习,还按月发给奖金、补助生活费。

在“走出去”的同时,杨定光坚持“请进来”的办法,邀请上级医疗机构、医学院校专家来医院开展“传、帮、带”活动,手把手、科对科指导、培训、交流,带动发展。让更多的医护人员提高医护知识。至2014年,已邀请外来专家专题讲座77次,指导手术96例,示范性教学查房151次,疑难病例讨论42次,遵医附院长驻帮扶专家27人。

2013年10月,经杨定光多次向遵医附院请求,遵医附院与德江县人民医院结成医联体。在遵医附院的帮扶和指导下,德江县人民医院于2014年2月24日成功通过了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复审及三级综合医院认定。8月19日,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帮扶德江县人民医院签约授牌“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德江医院”。遵医附院派3名班子成员进驻德江县人民医院指导规范管理、提升医疗技术、医疗内涵建设、重点科室打造、人才培养培训、管理制度建设等工作,力争通过3年的帮扶,使德江县人民医院达到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水平。

为了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2013年至2014年,医院先后承办的贵州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心血管疾病防治讲习班”、“心血管疾病防治前移讲习班”、“新形势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暨强化优质护理服务研讨班”等。

为了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医院在中层干部选拔上,严格按程序选人用人。在充分用好已有人才的同时,出台的人才引进办法(暂行)规定,规定中涉及衣、食、住、行及科研成果等相应的优惠政策。医院至2014年,引进紧缺人才和高级人才78名。2012年从省医退休的周英教授,谢绝了5家医院的争相高薪聘请,却接受了德江县人民医院的聘书。他说,是杨院长渴望医院发展的真情感动了他,才答应为基层患者尽点心出点力。

一切的竞争都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2013年,该院荣获年度贵州省卫生厅科学技术基金项目立项两项,2014年申报市级科研项目8项,获批7项。自2011年以来,获地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9项及两项国家专利。医院对获奖者还进行了对等奖励。

文化立院,打造品牌

杨定光认为,加强医院文化内涵建设,是现代医院谋求发展长远之计。他集思广益,提出了“厚德、求实、的谐、创新”的院训和“济世救人、呵护生命、传播健康”的办院宗旨,秉承‘文化建院、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科技兴院’的办院理念,并结合医院的发展和患者的需求给予诠释和宣传。

为了将院训和办院宗旨、理念结合起来,持续开展评选“先进科室”、“优秀护士”、“特殊贡献科室”、“医德医风先进科室”、“先进个人”、“优秀个人”、“三比一评”(比质量、比学习、比服务,开展评比)、“三好一满意”、优质护理服务等活动,激发了医务人员爱岗敬业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荣誉感。通过贵州电视台、贵州日报、当代贵州等媒体报道先进典型事例,营造追比赶超、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安全、舒适的医疗服务,杨定光加大投入,先后新建了2.4万平方米的外科大楼、扩建了1600平方米的医技大楼。投资9000多万元购置了国内外先进的医疗设备。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增强服务能力,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医院已成功开展了腰椎滑脱RF-Ⅱ型复位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脑部肿瘤摘除术,前颅底鼻腔相通性肿瘤及颅底重建术,肝叶切除术,各类腔镜手术,大肠肿瘤根治术,ERCP(经十二指肠胆道逆行造影),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等20多项高难度手术。

杨定光在严格要求职工爱岗敬业的同时,也视院为家,经常深入科室调研,现场办公,不分白天黑夜加班;在向上要政策、求支持中,经历了数不清的废寝忘食;到省、市卫生部门汇报相关工作时,常常是两头黑,当天返回;在购进药品耗材设备、招聘选调人才等方面,一律严格按程序办理,把廉洁奉公放在首位……他身先士卒的行为,感染着全院职工兢兢业业搞好本职工作,身体力行践行视患者为亲人和理念。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杨定光先后荣获“全国最具惠民医院院长”、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改革创新人物奖”、德江县和铜仁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先后当选为政协八届德江县委员会常委、贵州省医院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贵州省医院协会第一届县(市、区)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医院管理协会县级医院管理分会常务委员。

追求永无止境,前进的步伐永不停止。杨定光院长正率领着他的团队,围绕建设黔东北区域性医疗救治中心,利用城北新区用地380亩、投入15亿元、服务人口300万人的规划,以发展的眼光、科学的视角,以规范的服务、崭新的姿态和豪迈的气慨,朝着三甲医院的发展目标前进。

(编辑:张杰)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