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在线

首页 新闻在线医院动态详细

郝星:从“郝院长”到“好院长”

德江县人民医院 | 2015-02-05 15:17:26
郝星:从郝院长好院长

铜仁日报记者 杨树洁 戴刻芹


 
\
 

    2014年7月,遵医附院德江县人民医院来了一位帮扶专家,同时也是挂职副院长,他叫郝星,大家都称他为“郝院长”。从去年中旬至今,帮扶已达半年时间,郝星从大家口中的“郝院长”逐渐变成大家心里的“好院长”。
 
随时接听专家热线
    15185848666这个电话号码,是遵医附院德江县人民医院唯一的专家热线,这也是郝院长的手机号码。
    自从将个人手机号码设立为专家热线后,郝院长的手机便响个不停。“现在每天来电不断,有时候深夜休息时也会有患者打来电话,想必患者一定是以为24小时都应该有人接听的。” 在遵医附院德江县人民医院院长杨定光看来,“郝院长是贵州省真正的大牌专家,医术、医德、医风都令人钦佩,而且永远把奉献摆在第一位。”正因为这位“大牌专家”经验丰富而且不辞辛劳,所以主动承担了专家热线。
    有一次,郝院长接到一位患者的来电,这位患者长期不明原因的腹痛,四处求医均未查出病因,也没有找到有效的医治办法,郝星发现,疾病不仅导致患者的身体长期不适,也给患者的心理带来极大的负担和伤害,于是,郝星将这位患者约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临近中午,患者才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赶到医院,同事提醒郝星:“郝院长,吃饭的时间到了,如果像您这样废寝忘食地给患者看病,您一天只能接待几个患者啊?”“这位病人我一定要给他时间,他久病不愈,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郝星坚定地说。经过诊治,郝星很快找到了病因,“我让患者买了20元的药回家吃,其实他的病并无大碍,只是长期被误诊,如果再不及时治疗和疏导的话,确实会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像这样久病不愈、内心担忧的患者有很多,最近,郝星也遇到一名不断拨打专家热线的消化道疾病患者,“他很担心自己的病情,拨打了7次电话前来咨询,虽然没有见面,但是我已经给了他一些治疗的建议。”郝院长说道。
    在郝院长看来,患者就像是自己的亲人,他们的心情他很理解,只要不影响手术和会议,自己都会随时接听专家热线,不让患者着急等候。
 
最早签到最晚下班
    郝星是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贵州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常委,贵州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2014年遵医附院派出郝星与邓崇第一同任职德江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充实院领导班子,协助院长工作,分管医政、教学、护理、医技、非手术科室工作。
    初到遵医附院德江县人民医院,郝星每一天都会带领质检组到每个科室调研,郝星回忆道,“自己几乎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用来调研,全面了解德医的现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这里的同事也很有上进心,我非常愿意在这里工作。”
    每一天上班,医院职工都需要签到,但是,对于从遵医附院前来帮扶的三位专家,医院并没有做出规定要求他们准时签到。不过每一位帮扶专家都与其他行政工作人员一样,遵守医院的签到制度,“我和大家都是德医的一份子,这是自己该做的,而且这样也能监督自己的工作。”郝院长告诉记者。
    翻开厚厚的一本签到薄,郝星的名字,总是第一个出现,而下班的时间,却总是最晚一个。“郝院长为了德医的发展倾注了很多心血,工作兢兢业业,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院长杨定光赞许道。
    有一次,郝星生病高烧38.9摄氏度,但他仍坚持接待新晃县人民医院的参观团,跟着他们到相关科室参观交流,直到结束工作,他才去住院的科室输液。刚刚挂好吊瓶,不知情的一位科室主任来请他指导病案讨论,他毫不犹豫地提着吊瓶来到相关科室,怕科内的同事歉疚,郝星对同事说自己只是小感冒。
    工作认真严谨,是郝星留给同事们的第一印象,经过半年的相处,同事们发现这位郝院长令人敬佩之处还有很多,而那一页页的签到纸尤为令人记忆深刻。
 
鼓励医生“自身造血”
    对前来帮扶的三位专家而言,最终的目的都是力争通过三年的帮扶,共同努力使县人民医院医疗技术、医院管理及学科建设等达到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水平。
    郝星希望在自己帮扶期间,做好各项临床基础性工作,夯实工作人员的基本功。但他也意识到,“大量派医生外出学习这的确很不现实,所以我们只能够通过自身造血。”
    郝星认为,“青年医生是医院的骨干力量,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虽然不能大量外出交流学习,但是,只要每一位青年医生都能够把科室主任的本领学到一半,我们医生的整体水平也将迈上一个台阶,足不出户,却能提高自身本领,这就是所谓的自身造血。”
    2014年11月22日,德医完成了第一粒心脏支架手术,这一手术的成功实施,对县级医院而言是极大的进步。“这一技术填补了遵医附院德江县人民医院的空白,是每一位同事共同努力的结果。”郝院长说道。
    谈到医院未来的发展,郝院长希望能够打造重点科室,扶持弱势科室,同时,培养专业的护理人员,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
    “如果说医生是白衣天使,那么郝院长就是我们医院白衣天使们的精神领袖。”这是院长杨定光对郝星的评价。这位郝院长,每周要奔走在德江与遵义之间,“这一周,我做了7台手术,周末我必须赶回遵义出一天的门诊,下周也要在遵医附院完成一天的手术。”郝院长告诉记者。
    在采访结束后,郝院长又匆匆赶往病房,带领科室医生进行查房,为一位刚刚入住的病人分析病情。采访虽然结束了,但是帮扶仍在继续,郝院长的全心投入也仍在继续。
    在医院,每一天都可以看到这位郝院长忙碌的身影,同事们都亲切地唤他“郝院长”,但是,半年的投入与奉献,“郝院长”早已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好院长”。
                                       

(编辑:张杰)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