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日报】舒涛:帮到百姓心坎上
2013年以前,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对德江县人民医院的帮扶仅限于派医生教授专业技术,而此后,开始加派管理专家。无论是郝星、邓崇弟、杨兴友,还是去年派来的帮扶专家肖雪,德江县人民医院缺哪方面的人才,遵医附院就会有针对性地派出哪方面的医疗专家和管理人才。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与德江县人民医院的亲密友好关系,无不凝结着遵医附院副院长舒涛的智慧与辛劳,他同时也是德江县人民医院的名誉院长。
说起舒涛,不得不说他让仁怀市人民医院起死回生,从全省排名倒数第三跃升到全省第三的故事说起。
2012年,舒涛在省内率先推行城市三级医院帮扶县级二级医院工作,恰逢当时的仁怀市人民医院濒临倒闭,房屋简陋不堪,设施破旧,基本医疗设备处于瘫痪状态,当地老百姓就医困难。舒涛临危受命,到仁怀市人民医院兼任院长。
到了仁怀后舒涛发现,现实比想象中还要糟糕,要资金没资金,要人手没人手,单买基础设施就需要2000多万元,有种叫天天不应的无助。
“人前我表现得很坚强,可背地里我把头蒙进被子痛哭了一场。”舒涛明白,哭也没用,唯有自救。缺资金他就一次次往仁怀市委、市政府跑,少人手就不厌其烦向本部争取。由于没钱,药厂不肯供药,舒涛就和厂商商量,逐一向他们保证药钱一定会补上,这才有了药。
舒涛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终于把住了医院的脉络,第三个月,他赶紧把拖欠的工资发了。但仍有职工抱怨:“我们比原来累了一倍,收入却没有翻番。”舒涛耐心解释道:“要发奖金没问题,建立长久的可持续机制,岂不更好。”每个月,他都会把用于医院储备发展的钱先留下来,再考虑其他用途。
直到去年3月,舒涛才辞去仁怀市人民医院院长一职回到了本部,但仁怀方坚持让他继续担任名誉院长。
舒涛虽在遵义工作,却是地道的铜仁人,怀着对家乡的特殊情结,他毫不犹豫且不遗余力地参与到对德江县人民医院的帮扶工作中。
从2013年开始遵医附院便加派了管理专家。
先后派出郝星、邓崇弟到德江县人民医院任副院长,主抓医疗和医生管理方面的工作。
舒涛认为医院的管理应注入企业的理念,尤其在财务的把控上。因此又派了杨兴友担任院长助理,规范医院的财务管理。
随后,他发现医院的急救水平还有所欠缺,去年又选派了肖雪任副院长主抓医疗质控,重点加强急救建设。
舒涛还不间断地派专家来到德江,哪怕一天两天,只要抽得出空的专家,都不断前来帮扶。无论是帮扶专家,还是舒涛本人,已经把德江县人民医院当成自己的家,越来越受到职工和患者的喜爱。
近几年来,德江县人民医院的发展速度之快令舒涛惊讶,同时不免隐隐担忧,医院跑快了问题也会随之而来。
他认为,医院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需加强内涵建设以迎接更大的挑战,即在医生水平、管理规范化、医疗水平提升等方面下功夫,夯实基础、发展学科、提高技能,更好地为本土、为家乡百姓服务。
通过两年多的帮扶,德江县人民医院的医疗质量有了明显提升。“专家拼命干,职工看专家累,也跟着干;专家看职工努力,就更拼命地干。”舒涛说,每一位帮扶专家都竭力言传身教,慢慢成为习惯,既帮带了职工,也提升了自己。
“外出就医无论是精力还是费用,消耗特别大,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遵医附院专家的服务,也是一种帮扶方式。”在舒涛看来,医疗工作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他特别看重医务工作者的思想境界,认为首先要有同情心,才会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为百姓服好务,造福家乡百姓,是舒涛一直以来的心愿,他也将继续为此努力。
(原载《铜仁日报》2016-01-22 第08版)
(编辑: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