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工作引起新华社记者关注
德江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工作引起新华社记者关注
9月14日,新华社贵州分社记者在市合医办、县委宣传部、县卫计局、县合医局等部分负责人的陪同下到德江县人民医院桶井分院采访医共体工作。
记者一行认真听取了德江县人民医院院长张永红、桶井分院副院长王军就医共体建设模式、运行机制和取得成效的介绍,现场采访了部分医务人员和住院患者。
桶井乡贫困发生率达44%,贫困人口1.2万余人,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如何解决困难群众看病贵、看病难,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重要课题。
今年3月份,德江人民医院与桶井乡卫生院建立医疗服务共同体(简称“医共体”)联合医疗的长效工作机制,着力探索医疗服务均等化,提高卫生院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方便群众看病就医,让群众共享健康“红利”,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通过医共体的建设,两家医院成为实实在在一家人,共同建设、共享成果,成为紧密的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
发生两个转变:一是职工思想观念转变;二是服务模式转变。
解决了三个不该:一是不该到上级医院治疗的疾病在乡镇卫生院得到治疗;二是节约了患者不该多花的费用;三是充分利用了乡镇卫生院不该闲置的医疗资源。
实现四个提升:一是医院形象提升;二是服务能力提升;三是管理水平提升;四是群众满意度提升。
解决乡镇医疗存在的五个问题:一是解决乡镇卫生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二是解决留不住人才的问题;三是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四是解决群众看不起病的问题;五是解决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问题。
张永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方便老百姓就近就医,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在全县决战脱贫攻坚中有所作为,这是我们医疗机构的一种责任担当。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把桶井乡卫生院建设好、发展好。
张永红说,建立医共体的目的就是激活基层,强基层,让基层卫生院自身强起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方便老百姓看病就医。
据了解,此前,德江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工作已得到了省市媒体高度关注,贵州日报、铜仁日报等省市媒体对其经验和做法进行了重点宣传报道。
(张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