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铜仁经验”被新华社点赞
厉害!“铜仁经验”被新华社点赞
2017-12-19 铜仁日报
厉害了,铜仁又被大咖媒体点赞!
近日,记者从市政府相关文件获悉,
我市“医共体”建设铜仁经验
得到新华社《内部参考》刊发推广。
好开心~
大铜仁又被点赞!
“医共体”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记者告诉你。
今年6月,市委书记陈昌旭前往德江县桶井乡调研,得知该乡在德江率先实施县域医共体建设,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远、看病难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今年7月,铜仁日报记者一行前往当地,实地采访后以《县域医共体的“德江样本”》刊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9月,贵州日报头版刊发文章《德江县探索医疗服务共同体扶贫新路,让群众广泛受惠——县医院“搬到”极贫乡农家门口》;9月14日,新华社贵州分社记者前往该县采访德江“县域医共体”;后《中国卫生》杂志、《贵州人口与健康》报采写与转发;现“医共体”建设铜仁经验得到新华社《内部参考》刊发推广。
自今年以来,我市开始实施医共体建设。即:在县域内实施以“县医院(县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医疗联合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之间实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总院负责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任务,分院则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伤残康复和慢性病治疗管理等任务,开展部分常规诊疗和康复、护理等治疗,而村级卫生室负责首诊。
目前,全市共组建医共体17个,覆盖管辖卫生院(社区)47个,17个医共体牵头医院共对41个成员乡镇卫生院进行帮扶,并累计派驻医生219人。
频繁登上大咖媒体!其中,“德江样本”再接再厉,决定以该县为单位全面推开医共体建设工作。棒棒棒!说了半天,小伙伴们可能还蒙圈,什么是“医共体”?
“医共体”(全称:医疗服务共同体)简言之就是县级医院帮扶基层卫生院。以“医共体”德江样本为例,该县把桶井乡作为创新医改的试点乡镇。明确德江县人民医院与桶井乡卫生院,建立联合医疗的长效工作机制,着力探索医疗服务均等化,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联动改革、协同推进、同步完善,整体提高县乡两级医疗服务能力。最终实现乡卫生院在人才队伍、医疗设备、服务水平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通过医共体,卫生院对病人一律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在乡卫生院看病住院的,不设起付线,报销比例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剩佘部分由民政按政策兜底后,进入非医疗救助环节。
其实,最主要目的就是方便咱老百姓看病呗!也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能力,切实让基层医院强起来。其中,德江县首创县域“医共体”模式,使桶井乡卫生院成为全市医改试点一个成功的典型案例。
因此,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医共体”建设工作成效明显,“医共体”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铜仁经验。
这一举措,让群众实实在在地共享到了“健康红利”!所以,才会被大咖媒体点赞啊~
策划:杨树洁 记者 王婷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