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县人民医院首例肺动脉造影术+右心漂浮导管术成功开展
近日,德江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功完成首例肺动脉造影术,标志着我院在呼吸疾病诊断技术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患者是一名60岁女性,9月4日因反复咳嗽、咳痰、气促3年,且多次外出治疗后并反复发作,近日病情加重,到德江县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患者顽固性的低氧血症难以纠正,肺动脉CT示:肺功脉主干及其分支未见明显栓塞征象,肺动脉主干增宽。为进一步明确病因,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组织科内讨论,决定由李洲主治医生为患者施行肺动脉造影术+右心漂浮导管术,术中肺动脉造影发现;双肺动脉多发充盈缺损,左肺A7.A8环状狭窄,考虑慢性血栓,经漂浮导管测得PAWP为10mmHg。手术操作顺利,全程历时约30分钟,术中患者无不良反应,术后患者情况良好,安返病房。术后诊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据手术操作医师李洲介绍,现代介入呼吸病学诊疗包括经气道、经皮、经肺血管三大路径的介入技术。伴随介入理念和介入导管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肺血管介入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日益丰富和成熟,并与其他路径的介入技术相互融合、彼此协同。
当前,肺血管介入在诊断方面的应用,包括右心导管术及肺动脉造影等检查,主要涉及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诊断;在治疗方面的应用可分为病理性血管栓塞及血管开通术。其中,咯血和肺动静脉瘘等血管畸形是应用血管栓塞术治疗的代表性疾病。急慢性肺栓塞、肺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可通过血管开通术实现理想的疗效。 肺动脉造影是指用猪尾巴导管经过下腔静脉,选择性插管至左、右肺动脉主干,向肺动脉内注射造影剂使肺动脉显影,从而了解肺血管病变的部位,明确病变的性质,并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栓塞材料进行疾病治疗的一项检查术,是目前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金标准”,已逐渐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技术,对多种先天性或获得性肺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帮助,也为患者赢得进一步对症治疗有利时机。 另据了解,肺动脉造影术在我县尚属首例,在周边县同级别医院,属于率先开展的新技术。肺血管介入技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呈现方兴未艾、蓬勃发展之势,将来,随着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的不断努力,必定会进一步促进我院肺血管介入技术的推广和革新。(简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