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信息走“云端” 诊断更快捷——德江县人民医院智能系统让优质医疗资源直达基层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勇 两年前,24岁的苏女士在德江县人民医院建档产检,并顺利生第一个宝宝。今年怀上第二个宝宝后,她再次选择德江人民医院建档,但两次妊娠产检经历给她的感受却截然不同。
1月28日,苏女士和爱人来到德江北城人民医院新区。让他们诧异的是,门诊大厅的一站式服务中心、住院部各出入院办理及缴费窗口,已无站立排队的人群,办理业务的群众皆安坐在休息区等候叫号。
“县医院以前在主城区,那边是站着排队办理业务。”苏女士说,怀第一个宝宝的时候,她每次做产检都要排好长时间队,耗时又费力,现在取号后就可以在宽敞的大厅搭台坐下等候,方便快捷人还轻松。
为解决看病群众的“急难愁盼”,2023年7月,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联合下发《贵州省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文件,明确在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改善就医感受工作。
“我们着力打通群众的看病堵点难点,为的就是改善就医体验。”德江县人民医院院长田永松介绍,2022年,医院从主城区搬到北城后,他们一直在做的惠民事情就是完善设施设备,让就医群众入院后“先坐下来”。
记者在该医院门诊大厅看到,办理业务人群陆陆续续走进大门,他们只需在取号机上根据办理业务选择“一键取号”后,就可到大厅休息区坐下等候。窗口业务员会叫号通知,挂号、缴费、出入院办理都很快捷。
“除了提高就诊率,做到‘零排队’,我们还有更科学的远程服务系统。”跟随院长田永松的脚步,来到该院医学影像诊断与质控中心,只见中心副主任黎洪芳伏在电脑桌前,细心地查看着各乡镇卫生院刚拍摄传来的医学影像。
打开“铜仁市诊断中心”软件,点击“集中诊断”系统,打开报告工作站……黎洪芳熟练地将医学影像逐一进行诊断,然后写成报告反馈回相应的乡镇卫生院,为其提供更科学精准的诊疗方向。
“遇到情况严重的患者,我们会马上打电话给对方医生报危急值,指导其治疗或派车送到县医院来。”黎洪芳说,这样可以让缺乏医学影像诊断医师的基层卫生院,实现县域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为患者节约时间和减少麻烦。
近年来,为推进国家卫健委“千县工程”项目实施及县域医共体建设,德江县着力构建县域智能化医学影像诊断和质量控制中心,积极推动远程影像诊断工作,让县级专家优质医疗服务直达基层。
田永松介绍,德江县医学影像诊断与质控中心是以德江县人民医院为点,辐射到各乡镇卫生院和县域民营医院。依托县人民医院、县民族中医院医学影像专家、技术等医疗资源,让智能化远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每个成员单位互通互联,最终实现资源共享。
“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路,减少群众就医时间和经济负担。”黎洪芳说,从2023年4月17日成立和投用以来,他们已为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提供32371人次远程影像诊断服务,让患者在当地就能享受三级医院专家的远程服务。
心血管疾病是影响人民健康的首要疾病。具有隐匿性和突发性的急性心肌梗死,更容易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及时的心电检测和最短时间内做出诊断,对于医疗条件落后的偏远乡村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2023年10月,德江县建成“心电一张网”项目,以德江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为主阵地,利用远程网络,在全县具有一定医疗基础的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布设心电站点,远程心电诊断中心与医院HIS系统连接。
德江县人民医院远程心电诊断中心主管护师杨凤琴介绍,通过HIS系统,村民在村卫生室做的心电图就能通过互联网第一时间上传至远程心电诊断中心,由中心专家接收并迅速判读和给出诊疗意见。
“这个项目已覆盖22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还设有一个卫生室点。”杨凤琴说,乡镇上传心电图到“心电一张网”平台后,值班专家5分钟之内就能为其出具诊断报告,指导进一步高效救治,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智慧医疗带来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