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创新谋发展 开拓创新谱华章
张金美
业务收入从6400万元增加到2.55亿元,成功通过了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复审及三级综合医院认定,签约挂牌成为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德江县人民医院……“十二五”时期,是德江县人民医院发展很不平凡的5年,也是该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年。
“十二五”以来,德江县人民医院充分发挥龙头作用,紧紧围绕建设黔东北区域医疗救治中心发展目标,大力实施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及三级综合医院认定主战略,以“三重三抓三强”( 重科技、重文化、重服务;抓增长、抓质量、抓作风;强队伍、强基础、强机制)为工作思路,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在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能力上下功夫,实现了医院跨越式发展。
基础建设增实力 优质服务显成效
县医院是县域内的医疗服务龙头,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的关键环节。为了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和医院发展的需要,该院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大设备投入,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拓宽服务范围,在基础设施、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医疗质量、设备投入、学术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基础设施方面。为了给广大患者提供一个更加安全、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该院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2.4万平方米的外科大楼,扩建了1600平方米的医技大楼,大大缓减了医院业务用房不足的局面。投资15亿元,占地393亩,服务人口300万人,按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规划的城北新区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医疗质量方面。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关系病人生命安危及人民群众健康。该院积极落实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加强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加大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监管力度,成立了医疗质量与安全、院感、输血、护理、药事等管理委员会,每天深入科室开展医疗质量督查,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医疗质量反馈会,确保医疗安全。
——学科建设方面。组建及新分临床科室11个:重症医学科、骨二科、骨三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肝胆外科、妇科、新生儿科、康复科、肿瘤科、导管室;组建及细分职能科室7个:社会服务部、物价审计科、质控科、科教科、人事科、临床药学室、苹果服务队。成功创建县级重点学科13个,县级重点扶持专科3个,市级重点学科5个,市级重点建设专科5个。
——医疗技术方面。医疗技术是衡量一家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该院凭着过硬的医疗技术,抢救和治疗了数以万计的危重患者,成功开展了心脏、神经介入术;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肝癌、肺癌射频消融术;深部肿瘤热疗术;肝叶切除术;肺叶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阑尾、疝气腔镜手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椎间盘旋切术;泌尿系腔内取石术;后腹膜腔镜和经皮肾穿手术;颅内肿瘤摘除;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等多项高难度手术。
——设备投入方面。根据医院发展需要,高标准 、高质量进行设备引进和更新,通过贷款和自筹资金的方式,引进了飞利浦1.5T核磁共振、飞利浦16排螺旋CT、飞利浦DR X线摄影系统、美国数字减影C型臂X光机、影像网络系统、数字彩超、全数字化血管造影X系统WINMEDIC 2000等国内外先进的医疗设备。
——学术研究方面。该院十分重视学术研究工作,不断加大新技术新项目开发力度,完善新技术、新项目和科研成果激励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医院发展核心竞争力。先后荣获地级科技进步奖17项,荣获省厅科学技术基金项目立项2项,荣获市级科研成果2项,荣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成功举办了6次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人文关怀创和谐 民主管理聚人心
“张凤同仁:工作辛苦了!今天是您的生日,在属于您美丽的日子里,院班子、院工会祝您生日快乐,开心每一天!”2015年10月22日,德江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医师张凤收到这样的短信祝福,给她的生日增添了几分惊喜。当天,该院共有3名职工收到了这样的生日祝福。
为职工送生日祝福,是德江县人民医院去年推出的一项关爱职工的新举措。该院从打造温馨职工之家、细节体现关怀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了所有职工的档案,包括他们的生日、电子邮箱、手机号码、通讯地址等。在职工生日当天,通过短信及发放慰问金等方式献上真诚的祝福和美好的祝愿,让职工深深感受到医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目前,全院800多名职工都收到过这份温馨的生日祝福。
生日祝福、节假日慰问、子女升学奖励……对于德江县人民医院的职工来说,这种被关爱和尊重的幸福感实实在在。
感受到这种人文关怀的,不仅是医院职工,还有每一位在医院住院的患者。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2015年4月21日,一首欢快的生日歌在该院消化内科病房响起。原来,这是该科医护人员正在为84岁的浦奶奶过生日。
2月7日,农历腊月29日上午,该院院长张永红等院领导在行政职能科室负责人的陪同下,带着慰问品到各临床科室看望慰问住院患者,向他们致以新春的问候和祝福,祝愿他们早日康复。
近年来,该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改进服务质量 、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服务能力上下功夫,极大地改进了医患关系,社会和病人满意度逐年攀升,每年患者满意度均在97%以上。
同时,为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该院制作了高标准的标识和规范的科室标牌;安装了院内规划平面图、科室分布图;设置导医咨询台,安排专职导诊护士,实行全日、全程导诊服务;开通专家热线和院长热线,24小时接受群众咨询和监督。
2013年2月,省卫生厅开展的评选活动中,该院和全省同级医院共同接受群众投票,获得全省二级医院“群众满意医疗机构”称号。同年3月,该院以全省二级医院“群众满意医疗机构”第一名的身份,参加全国“群众满意医疗机构”评选,在全国近50家参评的二级医院中排名第五!
对于医院的发展,张永红说:“构建和谐医患、护患、医技、医护关系,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是群众满意的基础之一。加大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力度,则是医院创品牌的资本。秉承‘文化建院、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科技兴院’的办院理念,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改变观念,管理创新,确保医疗技术向高、精、尖迈进,更是医院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
受聘德江县人民医院的杨天和,是医院导管室专家,他告诉记者,作为家乡人,退休后回到德江工作,就想着为这里的医疗卫生事业做一点贡献……”
良好的人文环境,为医院职工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2015年11月,由肝胆外科护士长田艳自主研发的“一种医用导管标签放置盒”顺利通过该国家专利局的核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截至目前,县人民医院共获得六项国家发明专利,仅田艳个人就获得了四项国家发明专利。
留才引智助发展 借力乘势促跨越
一切的竞争都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该院高瞻远瞩实施人才兴院战略,从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入手,把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为医院发展储备力量。
2014年11月20日,该院召开导管室成立一周年总结会,总结导管室成立一周年来的运行情况。一年来,导管室共收治病人700余例,实现了“零”事故。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贵州省人民医院杨天和、贵州医科大学杨华等教授的精心指导。
聘请杨天和、杨华为导管室的指导专家,是该院实施人才兴院战略的神来之笔。
在杨天和、杨华的指导下,该院导管室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表现突出,并带动了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肿瘤科等临床科室的发展。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根本。”在该院领导看来,任何一家有影响 、有名气的医疗机构,都在本地区、本行业拥有若干具有知名度的优秀人才。这些优秀人才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其精湛的业务技术、丰富的诊疗经验,是医院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根本保障。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从“量”上解决人才队伍紧缺难题。通过人才引进、公开招聘和人员调动等形式,广纳贤才,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实力。该院规定,对引进的人才,不受编制、岗位设置、结构比例等限制,除正常的工资、福利待遇外,他们还可享受安家补助、特殊津贴、成果奖励、学习深造等相应的优惠政策。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从“质”上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重点地选送技术精、医德好的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修深造,聘请省内外专家来院讲学、技术示范和指导,医院的医疗水平得到了稳步提升。同时,积极为本院专业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
目前,该院具有正高级职称13人,副高级职称52人,中级职称139人,研究生学历25人。
借力发展,无疑是打破医院发展瓶颈的一招妙棋。该院积极争取上级医院的帮扶指导,不断提高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医院各项事业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
2011年,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启动对德江人民医院实施第二轮对口支援工作。2013年10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与德江县人民医院结成医联体。2014年8月,签约挂牌为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德江县人民医院。
自第二轮对口帮扶工作启动以来,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共分8批次、44名对口支援专家派驻德江县人民医院驻点帮扶,深入临床一线积极开展工作,共计诊疗8339人次,开展学术讲座113次,实施示范教学查房294次,开展手术115例、示教手术81次,主持参加疑难病例讨论317次,协助开展新技术项目45项,帮扶新建科室5个,开展大型义诊活动3轮次,组织大型专家团队指导医院内涵建设3轮次、义诊3轮次。
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帮扶指导下,2012年9月27日,该院顺利通过二甲复核,成为全市首家通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复核并授牌的医院。2014年2月24日,成功通过了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复审及三级综合医院认定,成为贵州省仅有的5家县级医院之一。先后荣获贵州省“红旗文明单位”称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状、贵州省“五好”基层党组织 、全省“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机构”、全省“十佳服务窗口”、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最具惠民医院”等荣誉称号。
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主要业务指标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业务收入从6400万元增加到2.55亿元,年均增长59.69%;年住院人次从17564人次增加到37562人次,年均增长22.77%;年门急诊人次从153200人次增加到248570人次,年均增长12.45%;抢救成功率从85.3%增加到92.22%;病历合格率从88.76%增加到98.46%;医疗投诉、医患纠纷、医疗事故、赔偿金额逐年下降;固定资产由1.1亿元增加到2.9亿元;编制床位从300张增加到800张;职工人数从466人增加到879人。
回眸过去,硕果累累;展望未来,豪情满怀。
“十三五”,该院将围绕建成黔东北区域性医疗救治中心这一目标,以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重点,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主线,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核心,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用3年时间完成新区建设,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遵义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争创省级重点学科2-3个、市级重点学科5-6个。
“十三五”的发展蓝图已绘就!站在“十三五”新起点,该院将以更加豪迈的铿锵步伐,朝着建成黔东北区域性医疗救治中心和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目标迈进。
(编辑: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