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在线

首页 新闻在线媒体聚焦详细

德江县人民医院创新“医共体”发展模式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

宣教科 | 2017-08-02 10:45:00

【外媒关注】


来源:铜仁日报 记者  杨树洁  王婷婷



在新一轮医改中,德江县首创县域“医共体”模式,以创新运行机制为核心,着力探索医疗服务均等化,打造新型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力争“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这场医改中,德江县人民医院勇当先锋,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协同该县桶井乡卫生院,创新“医共体”发展模式,切实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

县域“共同体”看病不再难

过去一年里,德江县桶井乡玉竹村村民安明河,因皮肤感染,一度面临看病难,多跑路的境况。随着县域“医共体”出现,他的求医路峰回路转。

   

前不久,在桶井乡卫生院,记者遇到了正在住院治疗的安明河,64岁的安老一年前患上皮肤真菌感染,去年,在外务工的女儿将安老带往重庆治病,从该县到往重庆,大医院看病贵且不说,就诊排队、提前预约更是常态,父女俩仅去过一次,三天时间,路费和医药费花了近3000元,而随着季节更替安老病症不时复发。

 “子女都在外面打工,上次带我去看病,贵得很,近来又寄钱叫我去,我一个人更不愿意跑那么远。”断断续续,安老只是吃药控制,严重时到县城医院打针输液。

“三伏天”的到来,安老浑身瘙痒愈发严重,无奈之下选择前往本乡卫生院住院。

住院近两周,安老的病症得到有效控制,医疗总费用1058.75元,经过报销自付73.04元。 “一进来就发现卫生院变化好大,医疗设施到位,医院干净整洁,最重要的是医生还真的给我‘止住痒’嘞,住院快两个星期了,花费不到百元。”安老向记者夸赞卫生院好。

其实,安老的幸运,并不是个案。在新一轮医改中,德江县紧抓综合医改试点的契机,首创县域“医共体”。“医共体”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建立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协同发展机制,推进分级诊疗,为县域内居民提供连续、协同的“预防、治疗、康复”服务。

通过组建县域“医共体”,促进了德江县级医疗机构,加大对乡镇卫生院技术帮扶力度,提高乡镇卫生院诊疗水平,引导住院病人向基层卫生院流动;提高县级医院诊疗水平,实现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的医改目标。

德江县人民医院派驻桶井乡卫生院的院长覃礼忠说:“可以形象地说,现在的桶井乡卫生院,算是我们县医院的一个‘科室’。”

全面推广分享“健康红利”

医改?怎么有效解决多头办医、多头管医,一直是医疗行业发展存在的弊端。

通过近一年的时间,德江县以首创县域“医共体”模式,使桶井乡卫生院成为全市医改试点一个成功的典型案例。

今年初,德江县结合桶井乡实际情况,开展医疗帮扶,通过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共同体(简称“医共体”),建立了医疗联合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推进桶井乡医疗卫生纵深发展。

 

“医共体”的建立起包含有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后勤管理、信息化支持等部门组成的医共体组织架构,整合县乡村人、财、物等资源,以业务、技术、管理、资产为纽带,将县、乡、村医疗服务联为一体,构建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格局。

德江县人民医院勇当先锋,迅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协同桶井乡卫生院探索创新发展“医共体”模式。

通过开展“医共体”,两院成立了“医共体”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桶井乡“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参照县人民医院科室制度进行管理、监督、考核,并将桶井乡所有村卫生室纳入“医共体”一体化建设管理。

与此同行,该院进一步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普惠就医模式,对所有在乡卫生院诊疗的桶井籍群众,一律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结合医疗扶贫工作,对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困户实行特惠。在乡卫生院看病住院的,不设起付线,报销比例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 点,剩佘部分由民政按政策兜底后,进入非医疗救助环节。

这一举措,让群众实实在在地共享到了“健康红利”。

家住桶井乡高井村村民安江海,因慢性支气管炎住院6天,入院时未交一分钱,出院后医疗总费用813.68元,经过报销,自付医药费42.18元。

据悉,自“医共体”实施以来,桶井乡卫生院20163月至6月住院人数为130人次,门诊5418人次,业务收人达35万元;2017年推行医共体以来,3月至6月住院人数达432人次,门诊达6736人次,业务收人达68万元;住院人次同比增长232%;门诊人次同比增长24.3%,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4.8%。住院群众满意度达100%

保障医疗质量优化就医环境

一年前,“环境小、设备旧、服务差”还是桶井乡群众给予乡卫生院最真实的评价。

一年后,桶井乡卫生院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当地群众“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心愿。

完善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就医环境,提升医务人员服务水平,是当地贫困群众最幸福的企盼。

“开展‘医共体’,我院来到桶井乡卫生院做了很多事情,首先做的就是改善医院环境,其次再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县医院驻桶井乡卫生院的院长覃礼忠解释道,为了改善其整体环境,当地县政府、县医院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

据悉,德江县政府累计投入80余万元对桶井乡卫生院门诊室、住院部等环境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通过整合县卫计局、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等部门资源,为桶井乡卫生服务院配备X光机1台、彩超1台、120急救车1台、标准病床26套等相关医疗设备。

随后,从县直各医疗机构选派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到桶井乡卫生院进行指导和坐诊,确保乡卫生院随时有3名以上县管医院医师专家坐诊。先后派驻德江县人民医院一名副院长到乡卫生院担任院长,一名业务骨干医生担任副院长,再派业务骨干医生1名,执业医     1人,副主任医生2人,护师1人,帮扶医师5人;县中医院也派驻护师1人、中医执业医师1人,有力提升了诊疗服务水平。

如今,走进桶井乡卫生院,新刷的墙体处理完毕,首见中医和西医两栋医用楼;进入门诊楼看见,各科室已新增办公用具,手术室新增手术无影灯一台,另增加有医务人员宿舍;住院部新增床位30张,且每个病房均有空调、电视机等配置。

“以前哪个爱到这里住院,环境差,医疗水平也不得行,都是往县里跑,大病还要跑得更远些,现在好了,卫生干净,一般的小病小痛卫生院都能医好。”58岁安高成乐呵道。

开通“一站式”服务群众少跑路

“以前在外面打工时,去大医院看病不是排队就是要提前预约,报销程序也麻烦得很,回老家后,住院不花钱,出院直接还可以在这里全部报销。”家住桶井乡玉竹村村民蔡琴芬说道。

为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大病费用报销比例,德江县建立完善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报机制,方便农村贫困群众报销。

在桶井乡卫生院,记者看见,住院部一楼设有专门的“一站式”服务窗口,该县已将政务服务窗口延伸至乡卫生院,与当地县扶贫办、合医、民政、计生等部门形成无缝对接,患者可直接在桶井乡卫生院完成所有报销结算。

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惠民利民,切实让群众看病就医少跑路。

其中,德江县桶井乡村民安明全,因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住院8天,医疗总费用951.75元,进 行“一站式”服务报销,自付医药费49.09元。

“县域‘医共体’,乡里群众看病不再困难,一般病痛乡卫生院都能解决,实行的‘一站式’服务报销,真实帮扶到贫困群众看病就医。”桶井乡卫生院院长王军如是说。

据悉,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德江县人民医院将协同桶井乡卫生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基层首诊。通过组建签约医生团队(团队由县级以上医院医师与卫生院的医务人员组成),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辖区老年人、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让群众少生病;落实上级医院下转病人的康复和随访等,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推动基层首诊制度的落实,探索提供差异性服务、分类签约、有偿签约等多种签约服务形式,满足居民多层次服务需求。


用户登录